《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也是奥斯丁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女小说家,生于牧师家庭,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在家靠父兄指导学习,终身未婚,她生活阅历比较窄狭,但喜爱创作,写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等六部小说,主要描写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情况,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贝内特五个女儿对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目睹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这才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使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颂扬的“为天下有情人树立一个榜样”的幸福婚姻。与此相反,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和柯林斯牧师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奥斯丁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威克姆、柯林斯这类遭讽刺挖苦的对象,作者均描写得真实动人,刻画得入木三分。 同时,她的语言经过了反复锤炼,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英国文艺批评家安·塞·布雷德利指出:“简·奥斯丁有两个明显的倾向,她是一个道德家和一个幽默家,这两个倾向经常搀混在一起,甚至是完全融合的。”也就是说,她在小说中运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这正是本部作品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