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不管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你不能等待,不能有片刻的犹豫,刹那,就回到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世界也就跟着你澄定下来,一片宁静,到处,是花开的气息。 当你开口,你要放弃“我”这个主语,这是一个障碍,一个负面的词语,把你引向封闭和烦恼。在真正的言说里,没有人称。云淡风轻。语词很重,又很轻盈,是那种不执著和不黏滞的轻盈。回到自己,当然不是回到我们的容貌之上,容貌在岁月里像花一样盛开然后凋谢,永不凋谢的是我们灵魂的花朵,因此,回到自己,是回到我们的心灵。 生命是一场过于漫长或过于短暂的旅行,游戏的规则闪烁不定。我们追逐金钱,追逐名利,追逐声色,追逐神灵,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为每一枚新增的铜币、每一寸感官的享乐、每一点空洞的名声而欢喜,或者又不断地悲哀,不断地焦虑又不停地追逐。释迦牟尼说过: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状下,一个觉者恒常地处于安详与和乐之中。有钱时快乐,没有钱时也快乐,有恋人时快乐,没有恋人时也快乐,有名气时快乐,没有名气时也快乐。不为自己的快乐设置任何条件,只要在呼吸,在感觉,就能够快乐。 《坛经》所讲,是终极的解脱法门。试图用文字去解释,可能是一种徒劳,然而,即使慧能,也不排斥文字。在这本书里,透过《坛经》,学习用文字去聆听关于人的解放的伟大信息,关于人的自我救度的伟大启示,那声音,来自唐代中国岭南边地的无垠天空。 费勇,浙江人,现居广州,己出版散文集《零度出走》等,学术著作《言无言——空白的诗学》、《我看张爱玲》等,译著有《时尚的哲学》等。《坛经》是我反复阅读的一本书。1998年,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坛经》的书,那时侯,在貌似平静的文词之下,其实,暗流着很多的焦虑。也许,一开始就注定了要重写这样一本书。一些句子和段落保留了下来,显示了生命中有许多东西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思想在生长,在向着各种歧路探寻,而躯干的纹路永远如此。 《坛经》有很多版本,本书以杨曾文先生校注的敦煌新本《坛经》为主要参照。姑且当作是最早的版本吧。关于《坛经》,历来认为是慧能所说,弟子法海记录而成。但胡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坛经》并非慧能的作品,真正的作者是慧能的弟子神会。引发了一场至今没有完成的学术争论。绝大多数人一方面承认《坛经》在流传的过程里,不断被改写、增减,有些内容甚至如印顺法师所言,是出于宗教的需要,不足为信;另一方面,又坚信《坛经》基本上仍是慧能思想的体现,不论有多少个版本,它的核心并没有改变,同样,它的价值也不会改变。 《坛经》所讲,是终极的解脱法门。试图用文字去解释,可能是一种徒劳,然而,即使慧能,也不排斥文字。在这本书里,我想透过《坛经》,学习用文字去聆听关于人的解放的伟大信息,关于人的自我救度的伟大启示,那声音,来自唐代中国岭南边地的无垠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