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导论 必须阐释的理论问题
区域史的核心问题
本书研究的时空范围
中国区域史的分区与分期
中国区域整合的动力:互动与认同
第一章 环境:中国区域结构的地理舞台
三级台地的扇形展开
纵横交错的山脉
大河向东流
作用被弱化的近海
气候带:也是文化带
第二章 史前:对其影响力的分析与猜测
史前区域结构的演进
族群的分布
被忽视的文明中心
重释"夷夏东西说"
[历史特点]
第三章 孕育:中原核心区的出现
中国早期国家
"中国不绝若线":核心区的起源
东夷:一个持续千年的问题
春秋五霸:区域间竞争的表像
变革的动力:走向成熟国家
[历史特点]
第四章 建构:中国区域结构的雏形
秦汉帝国的盛衰
双重环状区域结构的确立
战国文化到地域文化:主流文化的形成
区域结构新变化:草原游牧社会的加入
潜在的危机:北方民族南迁
[历史特点]
第五章 冲击:北方民族的影响
第一次南北朝
移民对区域结构的冲击与改造
互动新特点:文化上的南北朝
南北同沐"西风":主流文化的变迁
发展的潜力:北方民族大融合
[历史特点]
第六章 重建:多元融铸的辉煌
隋唐帝国的极盛
扩大的双重环状结构
定都关中的潜在问题
南方的契机
[历史特点]
第七章 再造:经济文化重心区南移
第二次南北朝
膨胀的内环:区域结构的变化
互动新内容:区域市场的出现
发展中的遗憾:商品经济的悲哀
[历史特点]
第八章 凝滞:中国区域结构定型
停滞的帝国
五系十二区:中国区域结构
痛失边疆:清末民国区域的萎缩
发展动力的丧失
值得关注:东南沿海地区
[历史特点]
结语基于历史的思考
中国区域基本框架与发展方向
区域发展的关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