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脱美国化:寻找中国现代化的定位

脱美国化:寻找中国现代化的定位

脱美国化:寻找中国现代化的定位

定 价:¥25.00

作 者: 丁刚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政治理论

ISBN: 9787010059006 出版时间: 2006-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290 字数: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西方国家能像现在的美国这样,对中国的方方面面形成如此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美国成了许多人用来衡量我们周围事物的最方便的“标尺”。本书作者十多年来一直在西方国家担任常驻记者,曾亲历了北约东扩、欧元问世和“9·11”恐怖袭击等历史性事件。他以一个优秀记者所特有的敏锐,深入地观察着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变化及其影响;他又像一个思想者,把目光伸向未来世界的走向和中国的定位。本书是他这十多年来观察与思考的结晶。 当伴随着可口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开始成为这个社会最活跃的力量的时候,像美国人一样开大吉普,住大房子,崇尚品牌也就成了一种时髦,美国的今天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就是我们的明天。美国化的影响之所以会轻而易举地迅速扩展,并不完全是因为它的强大,恰恰是因为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失去了文化传统, 应该承认,我们追求富裕舒适的生活没有错。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复制不了一个美国。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都不可能使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成为又一个美国。 有鉴于此,人民日报社记者丁刚提出,中国要“脱美国化”。“正因为我们难以抵御美国化的侵袭,我们才更需要有意识地脱美国化,这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丁刚如是说。“脱美国化”是个了不起的概念,提出“脱美国化”并不是要提倡一种反美的理念,而是一种理性认识的升华。中国的现代化“绝不能走西方的老路”,哪怕是最成功国家的“老路”。

作者简介

  丁刚,1955年生,祖籍上海,长于陕西。做过工人,当过教师。1982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从1990年起,先后任人民日报驻瑞典、比利时(欧盟)和联合国(美国纽约)记者,现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成为首先进入现场采访的中国记者之一。近年来,采写了大量有关美国和欧洲政治、社会、经济新闻,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评论,作品曾数次获得中国国际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著有《二战,在寻访中》一书。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脱美国化,我们的必然选择/1
  纽约象征着美国的与众不同/2
  衡量我们现代化的最方便“标尺”/5
  世界无法承负美国化的中国/7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老路走不通/11
  难以承受的不平等/13
  最具颠覆性的是金钱至上/15
  现代化是历史的产物/17
  增强中国特色/19
  摆脱美国情结/20
  第二章 美国模式的另一面/23
  为什么大慈善家都出在美国?/24
  纽约:城市病造成的分裂/27
  谁为韦尔奇的成功埋单/31
  华尔街文化腐蚀力/33
  第三章 后“9·11”时代的主题变换/39
  纽约的心在流血,帝国的心在流血/40
  “伙计们准备好了吗?大家动手吧!”/44
  “我们必将迎来雪耻的那一天”/50
  文明冲突论的背后/52
  “改造世界”的陷阱/55
  民主不是速效感冒片/59
  第四章 我们是谁——身份认同的危机/63
  民族意识觉醒的新时期/64
  “合众为一”的理念/67
  美国文化的无情扩张/7l
  我们能消除文化绝望感吗/75
  第五章  历史性的拐点——欧洲模式的启示/81
  南斯拉夫的消逝/82
  意大利的困窘/84
  德国的彷徨/86
  谁分裂了欧洲/87
  进两步退一步/92
  “航空战”背后的竞争/95
  法国衰落的意味/99
  第六章 更像美国的中国只能是美国的对手/103
  标尺:像与不像/104
  回顾:在碰撞中前行/107
  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111
  现实:为能源而“和”/116
  台海:美国并不被动/119
  未来:两种历史观的较量/122
  第七章 战略制衡的挑战/125
  花岗岩:压力不再只是单向/126
  彩电:战略调控的牺牲品/130
  服装:遭遇战略控制的“大棒”/132
  “温州鞋”:向上游延伸的阻力/133
  并购: “政治身份”的制约/135
  石墨:仅仅只是铺垫/138
  标准:主动权的争夺/140
  中国制造:创新升级或坐以待毙/143
  内需:最终的出路/148
  第八章 中国媒体是谁的喉舌?/151
  “垃圾新闻”的传播者/152
  别人的报道不是你的“新闻”/156
  公正与平衡/159
  美国价值观的忠诚卫士/162
  预制新闻的时代/166
  发出自己的声音/169
  第九章 “我们还会失去下一个千年吗?”/1 73
  让所有的人都对未来抱有希望/174
  “亚洲人会思考吗?_”/178
  回头看看我们的邻邦/180
  走出中印比较的误区¨83
  一个高潮迭起的故事/188
  第十章 “我们发现了世界,还是世界发现了我们”/1 91
  郑和下西洋:书写另一种世界史的遗憾/192
  乾隆封关令:开放重要,改革更重要/195
  大门打开,我们怎样影响世界/199
  以人为本,创造自己的模式/203
  第十一章 讲述现代中国的故事/207
  “姚明!要命!”/208
  一个“明王朝”开始了/210
  “姚明,你同意和我结婚!”/212
  创造新的文化符号/215
  翻译在别处/217
  不再是“饺子”,而是“关系”/219
  第十二章 在内心深处建立起道德壁垒/223
  重建道德观/224
  中国人,你咋就不怕死?/226
  中国的狗比芬兰的狗会叫?/229
  创造新的社区观念/230
  “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232
  厕所净,国运兴/234
  不能没老城/235
  节俭是一种生活方式/239
  从小学习“自我控制”/24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文教育/243
  金钱换不来真正的公平/245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246
  第十三章 摸石头是为了过河/251
  失去自信的改革不会成功/252
  跳出医疗改革的怪圈/257
  让农民组织起来/262
  税收在“收”更在“用”/266
  以最小能源成本实现和平发展/267
  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270
  附录/273
  我希望的是,“脱美国化”可以成为一个新的
  习语和概念宋念申/273
  学习美国不能盲从侯若石/274
  怎样看待中国人多年来的美国情结李忠信/277
  中国消受不起美式生活马国川/280
  如何看中国的“崛起” 冯昭奎/282
  东方的梦想西梦原/28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