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鉴兴替。”《资治通鉴》可谓是一部中国人中古时代的编年史。它涵盖了中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至公元959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精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但是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读《资治通鉴》有一定的难度,文言文并不是一般读者能理解透彻或解得其中神韵的。柏杨先生以一己之力,先将《通鉴》吃透,加入了自己对历史的见解再呈现给读者,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柏杨译解出的白话版《资治通鉴》,可以说推倒了近千年来堆积在原著和现代读者之间的重重障碍,读这部书的心情,丝毫不会受到诸如文言、官制、历史地理、典章制度的影响,比看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还要畅快: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中期的历史政治舞台上一幕幕活剧,没有哪一位高超的编剧、导演和演员能够代替历史来策划演绎这一切。柏杨的历史观当然与司马光大不相同,他针对的读者不再是帝王宰相,而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所以他的译文的口气,与原文比起来似乎完全是两码事,但又完整地保留了原来死文字的原意,这可是白话翻译的最高境界,使得原本晦涩难解的文言文《资治通鉴》,从此有了平易可亲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