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数字电视的优越性
1.2 数字电视产业的现状
1.3 本书的目的和结构
第2章 数字电视业务支撑系统概述
2.1 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要求与作用
2.1.1 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要求
2.1.2 业务支撑系统的作用
2.2 数字电视运行系统术语和标准
2.2.1 数字电视基本概念和术语
2.2.2 数字电视标准体系介绍
2.3 数字电视产业链和业务支撑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2.3.1 数字电视产业链构成
2.3.2 数字电视业务支撑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2.3.3 前端信源和复用加扰设备
第3章 条件接收技术与数字电视付费系统
3.1 数字电视信号加扰技术介绍
3.1.1 DVB通用加扰算法
3.2 条件接收系统技术体系
3.2.1 数字电视的条件接收信息的安全传送
3.2.2 同密技术与多密技术
3.2.3 条件接收前端系统
3.2.4 智能卡的结构与授权的实施
3.2.5 条件接收系统的安全性
3.3 数字电视业务的付费方式
3.3.1 提供多种授权方式
3.3.2 电子钱包
3.3.3 实现地区的阻塞
3.3.4 发送信息
3.3.5 发送邮件
3.3.6 不同层次的加扰方式
3.3.7 节目的成人级分类
3.3.8 实施机卡配对
3.3.9 智能卡认证
3.4 基于IP内容的数据广播加密技术
3.4.1 IP加密技术的要求
3.4.2 IP条件接收系统框架
3.4.3 IP加密的实现
3.5 用于条件接收系统的加密算法
3.5.1 DES算法
3.5.2 三重DES(triple-DES)算法
3.5.3 RSA算法
3.5.4 条件接收信息的加密传送
3.6 条件接收前端系统实现指南
3.6.1 前端总体实现方案
3.6.2 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6.3 密钥分配与授权带宽
3.6.4 用户分组的技术
3.7 条件接收模块在机顶盒中的集成指南
3.7.1 基本音视频解扰
3.7.2 过滤CAT、PMT
3.7.3 版本控制
3.7.4 解析条件接收描述符(CA descriptor)
3.7.5 解析授权控制信息(ECM)和授权管理信息(EMM)
3.7.6 解扰
3.7.7 用户接口的移植
3.7.8 智能卡
3.8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的机卡分离技术
3.8.1 机卡分离技术标准
3.8.2 机卡分离技术的使用情况
3.8.3 基于DVB标准的机卡分离技术的实现
3.8.4 机卡分离技术的选择及其优势
3.9 条件接收技术的安全性、破解与对策
3.9.1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3.9.2 条件接收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3.10 中央数字电视节目平台两级条件接收方案介绍
3.10.1 两级条件接收方案简介
3.10.2 中央电视台同密系统的体系结构
3.10.3 两级条件接收方案的技术实现
3.10.4 实施两级条件接收方案对地方网络公司的要求
3.10.5 央视条件接收系统平台的安全点评
3.11 目前通用的条件接收系统简介
3.11.1 NDS条件接收系统使用情况简介
3.11.2 爱迪德条件接收系统使用情况简介
3.11.3 永新同方条件接收系统使用情况简介
3.11.4 天柏条件接收系统使用情况简介
3.11.5 算通条件接收系统使用情况简介
3.11.6 Viaccess条件接收系统使用情况简介
3.11.7 Conax条件接收系统使用情况简介
第4章 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
4.1 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概述
4.1.1 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概念
4.1.2 数字电视运营对用户管理系统的要求
4.2 用户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4.2.1 操作环境与外部接口
4.2.2 用户管理系统的运行结构
4.3 用户管理系统的功能
4.3.1 业务信息管理模块
4.3.2 用户管理模块
4.3.3 计费账务管理模块
4.3.4 经营分析模块
4.3.5 系统管理模块
4.3.6 网络监控模块
4.3.7 用户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
4.4 用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4.1 用户管理系统设计的功能需求
4.4.2 用户管理系统的软件逻辑结构设计
4.4.3 各层软件特征
4.4.4 用户管理系统设计采用的软件结构
4.5 用户管理系统运行环境建议配置
4.6 国内用户管理系统厂商介绍
4.6.1 华为公司
4.6.2 天柏公司
4.6.3 全景
4.6.4 永新同方
4.6.5 思华
4.6.6 南广电子
第5章 数字电视双向接入技术及视频点播业务系统
5.1 基于有线电视HFC网络的双向IP接入技术
5.1.1 基于DOCSIS标准的IP接入技术
5.1.2 以太网到户的接入技术
5.1.3 IP数据在HFC网络上的传输-协议封装技术
5.2 网络流媒体技术
5.2.1 顺序流式传输和实时流式传输
5.2.2 流媒体的传输协议
5.2.3 流媒体编码格式
5.2.4 互联网主要流媒体技术解决方案
5.2.5 流媒体服务器的实现技术
5.3 视频点播系统
5.3.1 存储播出系统的发展
5.3.2 硬盘播出系统简介
5.3.3 硬盘播出系统的特点
5.3.4 视频点播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5.3.5 视频点播系统的工作流程
5.3.6 视频节目的用户点播流程
5.3.7 视频点播系统的冗余备份
5.3.8 DVB延时播出系统
5.3.9 视频节目播出服务器
5.4 视频节目的存储与管理系统
5.4.1 数据的存储与备份技术
5.4.2 视频节目的存储与管理
5.5 视频节目的采集上载系统
5.5.1 工作流程说明
5.5.2 节目采集与上载系统的网络结构
5.6 基于HFC网络的视频点播系统
5.6.1 基于HFC网络的VOD系统的特点
5.6.2 VOD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
5.6.3 视频点播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5.7 基于IP网络的视频点播系统
5.8 IPTV——基于IP技术的数据广播业务系统
5.8.1 IPTV主要关键技术介绍
5.9 双向网络中的增值业务
5.9.1 双向业务举例
5.9.2 视频点播正成为有线运营商的杀手级业务
5.10 客户服务支撑系统
5.10.1 客户服务支撑系统的主要类型
5.10.2 客户服务支撑系统的五项关键技术
5.10.3 广电运营商对客户服务支撑系统的需求
第6章 数据广播与增值业务系统
6.1 前言
6.2 数据业务传输标准
6.2.1 数据管道
6.2.2 数据流
6.2.3 多协议封装
6.2.4 DSM-CC数据广播协议
6.3 数字电视中间件标准与机顶盒软件结构
6.3.1 中间件系统总体框架
6.3.2 J2ME简介
6.3.3 文字编码与字库引擎
6.3.4 系统软件更新与升级
6.4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运行模式
6.4.1 机顶盒如何寻找视频节目
6.4.2 机顶盒EPG应用的数据表现和节目播放流程
6.5 数据广播业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6.5.1 数据广播业务系统框架
6.5.2 数据广播业务系统与其他系统设备的集成
6.6 EPG业务信息系统
6.6.1 对EPG信息系统的要求
6.6.2 EPG系统解决方案
6.6.3 常见EPG需求方案实现
6.6.4 EPG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配合
6.7 股票业务系统
6.7.1 股票系统的组成
6.7.2 股票系统的功能特点
6.8 JavaÔ应用开发平台
6.8.1 ADE的组成
6.9 HTML信息制作播出系统
6.9.1 内容录入
6.9.2 内容审核
6.9.3 信息制作
6.9.4 信息内容的逻辑关联
6.9.5 内容校对
6.9.6 信息的整合与发布
6.9.7 信息订阅
6.9.8 信息的播出
6.10 数据业务种类
第7章 数字电视播出监控系统
7.1 概述
7.2 数字电视监控系统的重要性
7.2.1 监控系统的发展
7.2.2 监控系统的特点
7.3 监控系统方案
7.3.1 监控系统组成及其模块功能
7.3.2 数字电视信号监控的实施
7.3.3 中心控制系统
7.3.4 卫星数字节目对非法入侵的防范
7.4 DVB标准TR101 290的三级监测
7.4.1 第一优先级
7.4.2 第二优先级
7.4.3 第三优先级
第8章 数字电视业务的赢利模式与发展前景
8.1 关于数字电视赢利模式的探讨
8.1.1 数字电视运营赢利的必要条件
8.1.2 目前数字电视市场难以启动的原因
8.2 数字电视中间件标准的作用及其选择
8.2.1 数字电视中间件标准的作用
8.2.2 数字电视中间件标准的选择
8.2.3 JavaScript语言对HTML的补充
8.3 三网合一与三重播放——数字电视业务的新发展
8.3.1 网络环境及相关设备已趋成熟
8.3.2 解决方案已进入市场实际运营阶段
8.3.3 用户容易接受IPTV
8.3.4 IPTV与DVBTV的推广思路与策略
8.4 三网融合业务给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带来赢利
8.5 手机电视——数字多媒体的新发展
8.6 结束语
附录A 数字电视标准业务信息——PSI/SI信息与传输
A.1 PSI信息
A.1.1 Transport_packet
A.1.2 Section
A.1.3 PAT
A.1.4 PMT
A.1.5 CAT与CA描述符
A.2 SI信息
A.2.1 NIT和NIT常用描述符
A.2.2 BAT及常用描述符
A.2.3 SDT及常用描述符
A.2.4 EIT及常用描述符
A.2.5 TDT和TOT
A.2.6 运营系统所需的最基本PSI、SI信息
附录B EPG标准中定义的EPG扩展信息
B.1 EPG映射信息
B.1.1 基本信息
B.1.2 扩展EPG描述信息
B.1.3 EPG映射信息在EMT表中的表示
B.2 EPG映射信息所关联的描述符
B.2.1 描述符定义及位置
B.2.2 描述符编码
附录C 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案例青岛模式、佛山经验与杭州做法
C.1 青岛模式
C.1.1 定位及运营模式
C.1.2 整体转换的操作方式
C.1.3 服务内容构成
C.1.4 青岛模式分析
C.2 佛山经验
C.2.1 背景
C.2.2 运作模式
C.3 杭州做法
C.3.1 背景
C.3.2 整体转换方案
C.3.3 DVB结合IP的技术架构
C.3.4 杭州做法思考
附录D DVB-MHP关于应用信令的技术规范
D.1 概述
D.2 节目专门信息
D.3 说明
D.4 应用信息表
D.5 应用识别
D.6 应用生存期控制
D.7 通用描述符
D.8 传送协议描述符
D.9 DVB-J专门描述符
D.10 DVB-HTML专门描述符
D.11 常数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