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内第一本由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撰写的从人民法院司法实践的角度专门研究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之承认与执行的书籍。同时,这本书虽然主要是以《纽约公约》在中国法院的具体适用为研究主线,但内容又不同于公约本身,作者运用了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方法全面研究了国际商事仲裁的重要理论问题,在很多方面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思考与创见。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首先,这是一部来自于司法实践的好作品。仲裁制度发展到今天,对仲裁有关问题的研究也已经达到较为成熟的境界,但真正从人民法院涉外仲裁司法审查和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司法实践角度出发,发现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著作可谓凤毛麟角。作者在最高人民法院从事涉外仲裁司法审查工作多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研究是建立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司法实践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司法实践凝聚了一大批法官的辛勤劳动,体现了他们的智慧,这本书对这些司法实践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并且从作者的视角分析了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作品研究的基础都是第一手的材料,而且资料翔实、出处准确,这是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其次,这部著作研究了司法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非解决不可的问题。我曾经在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以“当前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司法实践当中的十个问题”为题向理论界介绍过我们在司法实践当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就有包括“裁决的国籍”等在内的涉及仲裁的内容。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人民法院在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以及运用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实践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具有创见性的观点。第三,这本著作的落脚点在于指导司法实践。法院的司法实践需要理论作为后盾与支撑,法学理论的发展完善也离不开司法实践的推动,作为立论的基础,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其中,既有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网站、书籍等形式公布过的,也有在以往司法实践当中积累下来的,还有部分其他法域法院的案件。更为可贵的是,著作中所引用的案件并不是简单的罗列与堆砌,每一案件都会引发某一个实践问题或者成为支持作者观点的材料。作者对中国内地人民法院处理的案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其中利弊得失的权衡体现了作者把握仲裁理论的深度与研究功力。最高人民法院早些时候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中所采纳的一些原则与价值取向实际上早已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当中。作者在书中也结合实际阐述了这一司法解释的有关内容,这也是本书的另外—个特点。 实践之树常绿,希望更多地昕到来自于实践的声音,同时,我也希望会有更多的法官以自己不同的方式总结审判经验,司法过程也应当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