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伊利亚随笔选

伊利亚随笔选

伊利亚随笔选

定 价:¥29.00

作 者: (英)兰姆 著,刘炳善 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学

ISBN: 9787532740864 出版时间: 2006-1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32 页数: 335 字数:  

内容简介

  《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Carles Lamb,1775 ~1834)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人,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文风含蓄迂回之余,亦不失情真意切,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正如三十年代我国作家梁遇春所言:对丁心灵的创伤,兰姆是一剂“止血的良药”。 本书选录了《伊利亚随笔》中的主要作品,包括《南海公司回忆》、《除夕随想》等诸多名篇。著名翻译家刘炳善先生的译文精到而隽永,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兰姆独树一帜的文字魅力。本书所配的二十多幅插图,出自英国著名画家谢帕德(Ernest H.shepard)手笔,极具收臧价值。这部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文学经典里的某些篇章,竟同布迪厄的看法不谋而合,这为我们在不同的时代和民族背景下验证布氏理论的“普适性”提供了有趣的案例。 本书选录了《伊利亚随笔》中的主要作品,包括《南海公司回忆》、《除夕随想》等诸多名篇。著名翻译家刘炳善先生的译文精到而隽永,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兰姆独树一帜的文字魅力。本书所配的二十多幅插图,出自英国著名画家谢帕德(Ernest H.shepard)手笔,极具收臧价值。

作者简介

  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英国散文家。代表作:Tales fro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Album VersesEssays of Elia《伊利亚随笔》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文学界,有这么一位作家,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弱,一件伦敦职员常穿的黑色燕尾服下摆紧贴在细细的腿上;面孔是长长的,一双淡褐色的眼珠有时流露出忧郁的神气,有时又含着调皮的光芒;他性格温和,有时又有点倔倔的脾气;他有口吃的毛病,可在朋友们当中又爱说句俏皮话;他的文章也写得有点曲折、古怪。这个人就是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作为一位作家,“伟大”之类的称号加不到兰姆的头上,但作为一个 随笔作家,兰姆却是与蒙田并列的具有世界声誉的一大家。兰姆出身贫穷,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的亲信佣人。他七岁时进入为贫寒子弟而开设的伦敦基督慈幼学校念书,拉丁文学得很好,是高材生,可惜口吃,不能升入大学。他14岁即辍学自谋生活,先在伦敦南海公司、后在东印度公司整整做了三十六年职员,直到50岁退休。所以,他曾经开玩笑说自己的真正著作“全集”就是每天在公司里登录的那些大帐本。兰姆一生经历平凡但又屡遭不幸。他小时常到外祖母为人管家的乡下田庄去住,认识一个名叫安妮·西蒙斯的小姑娘,青梅竹马,有了感情。但他20岁时,安妮却与一个当铺老板结婚。在失恋的打击下,兰姆一度精神失常,在疯人院住了六周,才得复元。次年,他家里发生一件大祸:他的姐姐玛利因日夜赶做针线活贴补家用,过度劳累,发了疯病,竟拿小刀刺死了自己的母亲。这件事决定了兰姆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为了赡养老父亲、照顾疯姐姐,他把沉重的家庭负担完全挑在自己身上。为了不使玛利流落到疯人院,他一生未婚,与姐相依为命,过着清寒寂寞的生活。兰姆的文学写作大部分是在下班之后业余进行的。他写过诗歌、传奇、剧本、莎剧论文。美术评论,还和玛利合写过一部《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我国解放前的中译本曾叫作《莎氏乐府本事》)——这原是为英国儿童写的通俗读物,现已成为全世界莎剧初学者必读的入门书。1818年,兰姆43岁,出了两卷《文集》,打算“封笔”了。但是《伦敦杂志》的一位有眼光的主编向他约稿,文章内容和形式都不限,月出一篇。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机遇。兰姆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地写出自己最熟悉、最高兴写的东西。于是他借用一位老同事的名字“伊利亚”作为笔名,陆陆续续发表了大小六十多篇随笔散文.以后出版成为两本书,即《伊利亚随笔》(1823)和《伊利亚续笔》(1833)——这是兰姆最重要的代表作。兰姆的这些随笔内容多种多样:或写他青少年时代的往事,或写他的亲人朋友,或写他做小职员的辛苦生涯,或写他忙中偷闲的小小乐趣,或漫谈他读过的书、念过的诗、看过的戏、认识的演员,或写伦敦的街景市情,还写乞丐、扫烟囱的穷孩子,写书呆子、单身汉和酒鬼,等等。他的笔法是叙事、抒情、议论互相穿插,使用的语言是白话之中夹点又言,情调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在谐谑之中暗含着个人的辛酸。从文学史的角度说,兰姆的随笔属于英国浪漫派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从思想上摆脱理性主义的约束,追求个性和感情的解放;从创作方法上摆脱古典主义的限制,追求“我手写我心”——在这些根本方面,兰姆和其他英国浪漫派作家并无二致。但不同之处在于:当其他浪漫派作家(如华慈华斯)以农村、大自然。崇高理想、热烈爱情当作自己的汇歌对象时,兰姆在自己的随笔里却以伦敦的城市生活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他从城市的芸芸众生中寻找出有诗意的东西,赋予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一种浪漫的异彩。美国学者安妮特·鲁宾斯坦博士指出:兰姆是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职员、教员、会计、雇佣文人等中下层“白领工人”的代言人。兰姆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当时全欧的最大政治事件是法国革命。兰姆在早年和其他英国热血青年一样,受法国革命影响,结交了一批思想激进的朋友,一同著文办刊,向反动保守势力斗争,同时也受对方攻击。但滑铁卢一战,拿破仑失败,欧洲形势大变,封建势力复辟;英国政府的政策日趋反动,兰姆的朋友们也走向分化,有的受舆论围攻,有的受审讯、下狱,有的流亡国外,有的思想转为保守。在这种形势下,兰姆写文章只谈日常琐事了。批评家贝雷尔说:“兰姆知道自己神经脆弱,又深知自己一生中所要承受的沉重负担,所以他拼命躲进那些琐事里,有意装傻,以免由于激动而变成疯子。”他有他的苦衷。尽管如此,兰姆一生中对于社会下层的穷困者、弱小者、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始终怀着真挚的同情,对于他那些处于逆境之中的思想激进的朋友,如葛德文、亨特和赫兹利特等,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友谊,并尽力给予支援帮助。这种感情,从他的随笔的字里行问时时可以觉察出来。兰姆在他的随笔中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文风,那是个性毕露、披肝沥胆的——读了他的随笔,就了解了他的个人经历、性格和感受。因此,他说过:他的随笔集,不需要序言来介绍,因为他的每篇随笔都是自己的“序言”。他的文章写得文白交错、迂回曲折而又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这是由他那不幸遭遇所形成的性格,以及他那博览群书所养成的“杂学”所整个决定的。他的风格像是突破了重重障碍、从大石下弯弯曲曲发芽生长、终于开放的一朵奇花。他的随.笔写作,是把个人的不幸升华为美妙的散文作品。他常常板着面孔说笑话。两剿伊利亚随笔肿贯串着一种别人无从模仿的幽默感。这种幽默乃是一颗善良的心所发出的含泪微笑。应该顺便一说的是:“絮语散文”这个名词是我国“五四”以后对于英国文学中的familiar essay的一种早期译法,今天一般称为“随笔”或“小品文”,其含意自然是“漫谈式的散文”。

图书目录

兰姆及其《伊利亚随笔》(译序)
南海公司同忆
牛津度假记
三十五年前的基督慈幼学校
两种人
除夕随想
拜特尔太太谈打牌
愚人节
往年的和如今的教书先生
在麦柯利村头访旧
关于尊重妇女
记往年内殿法学院的主管律师们
饭前的祷告
第一次看戏
梦幻中的孩子们(一段奇想)
海外奇语
扫烟囱的小孩礼赞
关于京城内乞丐减少一事之我见
论烤猪
一个单身汉对于已婚男女言行无状之哀诉
故伊利亚君行述
穷亲戚
读书漫谈
马尔盖特海上泛舟记
病体复元
大才并非狂气论
退休者
巴巴拉·斯——
友人落水遇救记
三十五年前的报界生涯
古瓷器
酒鬼自白
“家虽不佳仍是家”辩
附论:查尔斯·兰姆(沃尔特·佩特)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