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美学理性之维: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理性之维: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理性之维: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定 价:¥25.00

作 者: 范希春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其他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1081220 出版时间: 2006-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290 字数:  

内容简介

  《理性之维》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即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中,自宋仁宗庆历年间至南宋宁宗庆元年间这段历史时期的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理性之维》共分为六个部分,对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展开论述:引言部分,对宋代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现状作简单概述,说明自己的研究方法和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对本论文所使用的概念范畴进行界定;绪论部分,对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缘起、流变、共同特征进行概括性论述;上编,分章论述这一时期的理学家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特征;中编,分章论述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特征;下编,专论朱熹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对宋代以来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某种程度的尝试性总结;结语部分,对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价值及其对后来的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进行简单的总体评述。

作者简介

  范希春,文学博士,现就职于国家某研究单位。主要致力于中国思想史尤其是儒家思想史和当代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出版有《孔子本传》、《毛泽东思想评传(1939—1976)——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探索》、《邓小平思想评传(1977—199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直面中国——当代中国难点问题透析》(主编)、《硬道理——南方谈话回眸》(合著)等著作,发表《港台新儒学的转向省察》、《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历次重大改革比较研究》等论文。

图书目录

引言
绪论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发展概观
第一节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缘起--宋初文道关系理论与平淡之美观点的提出
一、宋初文道关系理论形成的文化动因--宋初右文政策的实行和士风的挺立
二、韩愈对宋代初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
三、梅尧臣、苏舜钦关于平淡之美的提倡和对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与流变
一、文学家与理学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分化
二、文学家与理学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共同性
三、朱熹对宋代中期文学家与理学家文艺美学思想的融合及初步总结

上编 宋代中期理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一章 理性的首倡--周敦颐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一节 周敦颐文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文以载道”的真谛
一、文、道各有其特性--“文艺而道实”
二、文的审美属性和独立性--“美则爱,爱则传”
三、文的旨归--文以载道
第三节 音乐美学思想--“淡而不伤、和而不淫”与“平情释心”
一、礼先乐后的礼乐关系论
二、“淡而不伤”与“和而不淫”--音乐的审美境界
三、“平情”与“释心”--音乐的审美作用
第四节 爱莲者的理性选择--孔颜乐处思想与人格美的追求
一、孔颜乐处的审美意义
二、爱莲者的审美追求--《爱莲说》
第二章 深化与提升-----邵雍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邵雍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思维创造的哲学思考------观物说
一、“以理观物”------认识的正确法则
二、“因物则性”与“安乐消遥”------审美中的忘情尽性境界与修养论
第三节 哲理性的超越------对文艺的哲学思考
一、对“理”的强调------“真胜则华去”
二、文艺审美中哲理性的形上追求------“炼意而得余味”
第三章 传统的偏见――二程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固守和偏执
第一节 二程文艺美学思想的基础——哲学思想
第二节 二程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坚持
一、修辞立其诚
二、道本文末的思想
第三节 二程对传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偏执--作文害道
第四节 作者修养论――"英气害事"与"温润含蓄"之境的追求

中编 宋代中期文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四章 融汇与调和――欧阳修对儒家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道胜文不难而至"的道统论
第二节 "诗穷而后工"与创作主体修养论
第三节 "文简而意深"、"笔简而意足"----对简远境界的追求
第四节 "不害情性"、"静中之乐"与"聊佐清欢"的观点
第五章 丰富与多元——苏轼对儒家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坚持和疏离
第一节 儒家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坚持--有补于国的文艺用世观
第二节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和"寄至味于淡泊"的审美主张
第三节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对"意"境的追求
第四节 "文理自然"与"萧散简远"的美学追求
第五节 性命自得与审美自由
第六章 发现与创新——黄庭坚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一节 温柔敦厚的诗旨观
第二节 对韵的强调和推展
第三节 "平淡而山高水深"------对"远"境的审美追求
第四节 黄庭坚的文艺美学思想与理学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共同性

下编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融合

第七章 继承与综合――朱熹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初步总结
第一节 朱熹文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文道为一论
一、朱熹的文道范畴论
二、文从道中流出
三、文道一也
第三节 情理统一论
一、朱熹对情性的理解和对情理在哲学意义上的关系界定
二、创作与鉴赏过程中的审美心态——“心虚理明”
三、感物道情
四、情理合一
第四节 审美境界论——萧散闲淡、清新高远和气象浑成
一、萧散闲淡
二、清新高远
三、气象浑成
结语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特质
第一节 重理尚意的哲学本色
一、重理
二、尚意
第二节 平淡自然、萧散简远的审美追求
一、平淡自然
二、萧散简远
第三节 形上的追求--建立在真、善、乐、美合一基础上的审美自由境界
一、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中的真理性追求
二、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中善的追求
三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中乐(适)的追求--审美自由
第四节 余论
引用及参考书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