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业是指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有限灌溉水的农业,是旱地农业和灌溉农业中以节水增产、增效为目标的农业类型。节水农业最基本的内涵特征是高效利用水资源,高效包括提高水资源的“有效性”和“转化效率”两个方面,旱地农业和灌溉农业同属于节水农业的范畴。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局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水资源很可能成为21世纪中国最为稀缺的自然资源。在转型经济大背景下,中国节水农业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经济激励。在节水农业技术储备相对完善的假定下,本书对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产权界定、组织安排、水价确定、农户灌溉技术选择行为、中国旱地农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得到如下认识和结论:产权明晰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它是一组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用水者协会的发展是提高配水效率的基础。由于灌区公共产品特性,农户的灌区维护行为是以对其他农户行为预期为条件的。理性的个体行为会导致公共资源的过渡利用和公共物品的低度私人自愿供给。农户灌溉技术选择行为是现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理性行为。本书对农户灌溉技术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回归分析。合理水价是实现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全理的水介应该包括水权费率、生产成本、外部成本和正常利润。水权费率是国家和集体水资源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水权费率是国家和集体水资源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水权费率应因时、因地、因用水量和用水目标而异。集水高效农业是未来旱地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对中国主要旱地农业技术的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旱地农业技术研究的局限性,指出未来解决北方降水集中、降水变率大与作物生长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发展集水高效农业,实现自然降水的资源化、产业化,集水高效农业是未来旱地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集水高效农业改变天然降水与作物生长季节不相适应的限制,并结合以节水灌溉技术,应该成为今后旱地农业研究的主要方向。最后,本书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对我国节水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