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中国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

定 价:¥58.00

作 者: 姚士谋 等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经济

ISBN: 9787312020001 出版时间: 2006-1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16 页数: 469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总结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生长发育的因素、空间扩展过程与类型等,而且对它们的演变规律、发展个性与共性特征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论证,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作者博采众家之长,参阅与引用了许多中外代表性著作,综合地概括了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动态特征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表达了不少新颖的观点。同时,本书对我国六个超大型城市群(沪宁杭、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辽宁中部与四川盆地)的形成发展条件、现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还对我国近似城市群的七个城镇密集地区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这些地区城镇发展的问题与前景,为读者了解全国城市发展现状以及城市群演变规律提供了一个轮廓性的概貌。.该书最后着重探讨了我国城市群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它是姚士谋等先生重要的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城市发展必然走在前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城市伴随着发达的交通网络的形成而在一定地域内集聚组合成一个城市群,一般都具有工业集中、商业繁华、人才荟萃、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信息灵通、金融力量雄厚等优势条件,这也是城市群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作者结合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特点,论述了我国21世纪城市群发展的区域特征、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趋势,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而且运用大量地理图表,比较直观地分析了许多关键问题,可以说为我国的城市发展问题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作者简介

  姚士谋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出生于1940年6月,广东省梅州平远县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地理系(1964年).现在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工作,曾任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室主任,学位委员,学术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1992),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江苏省经济学会和交通学会的常务理事.江苏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副会长,南京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自1970年以来,先后主持与参加过国家与地方以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攻关课题1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与他人合作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南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曾获得1983年省政府科技二等奖,主持的《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1986年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厦门特区综合开发研究》获198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过长江三角洲国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曾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1998年间参加过我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曾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陆大道主持).近3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共160多篇,(其中英文近10篇)出版专著.编著共12部,其中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美国风光》.《中国城市群》.《城市用地与城市生长》等,后两项于1996年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主持).1998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首届双文明建设标兵,为全院十佳人物之一.多次出国留学.讲学与访问,1983年获得美国路斯科学基金会的奖学金,1994年获得德国马普学会奖学金在科隆大学合作研究,1999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城市研究奖学金,在日本访问讲学.2000年8~9月赴美国10多个城市考察与访问,2003年第二次获得德国马普学会奖学金,在科隆大学工作3个月.2006年出访悉尼大学等.近十几年来先后出访荚.加.日.德.法.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奥地利.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前苏联等十余个国家,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地位...陈振光先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89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地理学会理事长,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和区域发展及规划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十余年,80年代开始赴内地进行调查研究.编著或参与编写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英文)》.《中国开发政策下的上海转变和现代化(英文)》.《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英文)》.《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英文)》.《中国大都市空间扩展》.《后邓小平时代的中国(英文)》.《广东开发模式和挑战(英文)》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姚士谋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出生于1940年6月,广东省梅州平远县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地理系(1964年).现在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工作,曾任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室主任,学位委员,学术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1992),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江苏省经济学会和交通学会的常务理事.江苏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副会长,南京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振光先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89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地理学会理事长,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和区域发展及规划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十余年,80年代开始赴内地进行调查研究.编著或参与编写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英文)》.《中国开发政策下的上海转变和现代化(英文)》.《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英文)》.《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英文)》.《中国大都市空间扩展》.《后邓小平时代的中国(英文)》.《广东开发模式和挑战(英文)》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英文论文20多篇).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多项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咨询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等部委软科学研究项目.朱英明男,汉族,1965年11月生,山东省莱芜市人,经济学博士后,区域地理学博士.1982年起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986.1992和2000年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工作于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和南京大学商学院,现在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作.1986年.2001年先后荣获山东省教委“优秀毕业生”和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在南京地理所时先后参加过浙江.安徽.江苏等6个县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工作.主要从事城市群和城市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以及区域发展与规划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十多项科研项目,先后出版了《产业集聚论》.《城市群经济空间分析》.《中国产业集群分析》和《中国城市群》(第二版

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 城市群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城市群基本概念的新认识与空间特征
第二节 城市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城市群形成的几种理论评价
第四节 城市等级组合理论与城市群结构
第五节 城市群区内交通网络联系
第六节 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与模式
第七节 信息环境下城市群区的发展
第八节 城市群的强化、类型与分异
注释:城市分布的空间形式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城市群发展的地域结构特征
第一节 城市群地域结构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城市群地域结构类型与递嬗规律
第三节 城市群地域结构特征
第四节 我国城市群地域结构发展趋势
第五节 城市群区内的“第一增长城市”
第六节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
注释:城市群区域范围界定方法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群的演变
第一节 中国城镇发展漫长的历史
第二节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近现代中国的城市群
第四节 中国城市群的演变规律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城市群发展联系实证研究
第一节 沪宁杭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分析
第二节 沪宁杭城市群联系中心分析
第三节 沪宁杭城市群空间联系的区位商分析
第四节 沪宁杭城市群批发市场联系与城市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的超大型城市群
第一节 沪宁杭地区城市群
第二节 京津唐地区城市群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群
第四节 山东半岛城市群
第五节 辽中南地区城市群
第六节 四川盆地城市群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近似城市群的城镇密集区
第一节 关中地区城镇密集区
第二节 湘中地区城镇密集区
第三节 中原地区城镇密集区
第四节 福厦城市密集区
第五节 哈大齐城市地带
第六节 武汉地区城镇群
第七节 台湾西海岸城市带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城市化、城市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新因素
第二节 世界城市化特征、现状问题
第三节 世界城市区域化的趋向
第四节 城市体系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国城市群与城市化趋势
第一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特征
第二节 21世纪城市群的区域特征
第三节 21世纪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探索
第四节 21世纪城市化区域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城市化道路及其基本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高新技术产业与中国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中国城市群的协调问题
第二节 城市群协调机制与主要力量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中国城市群协调机制
第五节 沪宁杭地区高新技术园区与城市群协调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 城市群发育机制及其创新系统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群的成长
第二节 城市群发育机制及其制约因素
第三节 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发展规律与空间系统
第四节 我国城市群区空问规划的新认识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作者简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