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者们聚焦乡土江南,精心绘制独具特色的市镇文化长卷。应该说,对于江南市镇,人们并不陌生,据一位市镇史研究学者的不完全统计,1980-1999年间,国内学者发表的市镇史论文近700篇,区域市镇史研究论文为500余篇,其中江南占了近一半。但略加检点可以发现,以文化为主题,或者从文化的视角契入市镇社群生活之作并不多;特别是,那里充满着的浓厚的学究气息,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参与本丛书撰写的主编和作者还够不上学究的资格,因此作者们着意将深奥的学理融化在浅显的文理之中,以生动的文法演绎迷离的生活法则,用真观的图片激活僵硬的文字,总之,尽可能地还原文化存在的本来状态。江南名镇太多,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周庄、同里、东山、甪直、盛泽、南浔、西塘、乌镇这8个市镇。盛暑酷热之中,完成书稿,却不觉倦怠,因笔者对东山的感情也积热似火,笔者深深眷恋这处闻名遐迩的花果山、鱼米乡。作为太湖水乡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东山的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厚,这同样也是她骄人之处。所以,去过东山的人都说她美,美得能使人醉!书摘后记我是1984年第一次去同里,那时,包括苏州在内的江南各地仍然大量完好地保留着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人们对同里的整体风貌还没有特别的感觉,同去的人更多地是对同里便宜的鱼虾感兴趣。只是跨进退思园的大门之后,大家眼前才骤然一亮。尽管我和同行的人都去过苏州城里的著名园林,但还是为退思园的文化内涵与精巧构思所震惊。此后,退思园在我的心中便挥抹不去,常常有前往仔细揣摸的冲动。在退思园的吸引下,我又多次去过同里,对同里的感受也不断地改交。随着苏州等大中城市的古建筑在为“发展”让路的过程中不断消失,同里的古朴和宁静成了人们的“世外桃园”。现在不仅仅是退思园,整个同里带给人们的都是惊讶。同里的古街、古宅、古巷乃至古风将人们从喧哗和浮躁中拯救出来,给予心灵的洗涤和情感的籍慰。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数次前住同里,在街巷和古宅中寻找同里让人向往的理由:长期的文化积淀,沉稳的处世心态。无私的爱国热情,都在同里河水中不停地流淌。但我最终发现,我讲不清楚,因为她们绝对不是同里的全部。所以,同里是难以用语言来叙述的,只有亲身体验,你才能有真正的感受。来吧,同里绝不会让你失望! 在我试图读解同里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多方的指导和帮助:同里旅游发展总公司办公室主任沈明先生、副主任张明华先生为我在同里的寻访提供了方便,并奉献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尤其是总公司主办摄影大赛的作品为本书增色良多(均著有作者名),静思园的副总经理徐建先生和解根生老师则给我提供了该园的图文资料;吴江市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主任薛群峰先生为我提供了同里文史资料;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王卫平院长、魏向东教授则在全书的筹划和写作过程中多次耳提面命,我表示深深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