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红楼梦》启示录
宁荣二府运终数尽的轨迹
从四笔账看贾家的靡费
怎奈运终数尽,大厦将倾
诗礼之家,不善教育
夏金桂结局给独生子女教育的启示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婚恋观透视
宝黛钗,永远抹不去的心灵之痛
三春,只有婚姻没有爱情
两个徘徊在爱河边上的有情人
黑暗中划过的几道闪光
尤三姐婚恋观的超前性
娶妻当如薛宝钗
钟鸣鼎食之家的饮宴活动
《红楼梦》饮食与特点
“红楼饮食”分类与食养食补作用
“红楼饮食”的艺术特点
“红媾篱稳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红楼饮食”与红楼人物的塑造
彩绣辉煌的红楼服饰
《红楼梦》服饰描写的特点
《红楼梦》人物与服饰美
《红楼梦》的“尚红”意识与服饰的多元文化意蕴
下篇《红楼梦》人物晶评
今古未见之人
说贾宝玉
千古高风说到今
说林黛玉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说薛宝钗
霁月光风耀玉堂
说史湘云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说王熙凤
回首相看已化灰
说贾元春
懦弱是她的性格
说贾迎春
生于末世运偏消
说贾探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
说贾惜春
桃李春风结子完
说李纨
造衅开端实在宁
说秦可卿
堪叹古今情不尽
说妙玉
人生难得一个“巧”
说巧姐精华欲掩料应难
说香菱
高标见嫉毁谤杀人
说晴雯
娇艳性刚玉山倾、
说尤三姐
平则成,不平则鸣
说平儿
梅花欢喜漫天霄
说薛宝琴
参透世情即佛缘
说鸳鸯
枉自温柔和顾
说袭人
魂作杜鹃入空门
说紫鹃
风雨无情鸳梦散
说司棋
笔底相思情不尽
说龄官
美优伶被迫归水月
说芳官
手帕,传情的使者
说小红
《红楼梦》人物关系裹
后记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在2伽5年9月推出了《名师讲坛》节目。开播一年来,先后有10多位专家学者登坛论“道”,论古今事物变化,析天下社会事理,抒一己之睿智识见,启他人之智慧提升。《名师讲坛》在首都电视观众中赢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收视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应广大电视观众要求,《名师讲坛》系列丛书也将要面世。《名师讲坛》,其名广矣。
《名师讲坛》节目开播仅一年,就收到了如此好的社会反响,在广大电视观众的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给了我们极大的自信,同时引发我们这些策划者更多的思考。
《名师讲坛》节目形象得以确立,给予我们的第一个思考是:公众渴求深层次文化力量的激发和武装.电视节目应当承担向观众传播深层次文化的任务。文化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而通俗的;既是难以界定的,又是随处可以感受的;既是独立的,又是可以被理解、被接受的。我们生活的社会和时代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作为社会精神财富象征和载体的文化却没有达到与物质财富同步增长的水平,在某些方面还出现了文化失落、精神缺失的现象。快速变化的社会,使人应接不暇,人们在努力追赶。由此产生的感受和冲突在人们内心积淀了较为厚重的精神困惑。凝结了难于自我摆脱的心理定势.人们渴求精神困惑的引导,希冀心理定势的提升,以使自己疲惫的心灵得到抚慰,使缺乏活力的思维受到刺激。然而,追求物质和利润增长的洪流势不可挡,似乎浅层次的文化娱乐成了大众媒体和观众沟通的主要内容。《名师讲坛》节目推出的诸多名家在深层文化层面与观众的沟通,犹如一缕春风、一股清泉,使渴求文化滋润的电视观众获得了满足。《名师讲坛》,其德厚矣。
《名师讲坛》节目形象得以确立,给予我们的第二个思考是:社会需要名师的讲座,名师的讲座也需要走出象牙塔,向社会大众传播,而电视正是名师和大众交流的桥梁。所谓名师是指在某种学术和学科方面有特殊造诣的著名人物,他们在长期的学术追求和人生历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思想和思维,积聚了高深的智慧和方法。在今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苦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的短缺,苦于观念变革的艰难,苦于思维方式的狭隘而难以突破。在今日复杂多变的社会交往中,人们对纷繁社会现象的应对、对复杂现实关系的处理,往往取决于某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对多种思维方式的比较选择。这种把握与思考的能力,是人们独立处世并且可以避免人生失败而获得成功的利器。《名师讲坛》节目中的名师,评古论今,讲文学犹如讲人生谈社会;讲艺术犹如带领你在美的世界中邀游:讲战争举重若轻,犹如谈今日社会之竞争,使人们思考、审视力量与速度的重要。《名师讲坛》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力求从人们的内心深处唤醒、激发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可持续产生的创造性智慧和生活激情。《名师讲坛》,其功大矣。
《名师讲坛》节目形象得以确立,给予我们的第三个思考是:任何节目的成功,其思想主题必须紧扣时代主调,其价值追求,必须满足社会公众的价值标准。早在筹划阶段,《名师讲坛》的策划人员就多次将这个节目的定位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相联系。与以人为本这个时代重大命题相联系展开研讨。回顾一年多的实践,在每位名师的讲座选题中,都渗透着千丝万缕和人的素质提升相关的理念。这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名师讲坛》为着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追求一种信仰,在拓展一种文化,在实践一种模式。《名师讲坛》,其道远矣!愿《名师讲坛》长名不衰。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闰拓时2006年10月2日
十几年前的一个寒假里,央视少儿频道安排重播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为了配合这次播放,由仲呈祥先生出面邀请京内十余位“红学家”制作了18集“辅导”片,每播两集连续剧之后即播一次“红学”讲座,内容都是随剧情的发展要求来讲解:有人物分析、故事解读、背景介绍、文化诠释……据说这样的“讲座”受到了全国许多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少儿频道的收视率出乎意料的大增。仲先生首开“红学”讲座的创意启发了不少“策划”专家,随后出现了一股“红学”讲座的风潮,有的“红学”讲座还成了“独家”品牌。每念及此,我很自然地想到仲先生的“开创”之功 尽管一些人早已忘记了那段“历史”!斗转星移.十年后的一天我有幸走进了北京电视台的科教频道,被安排在“名师讲坛”上主讲《红楼梦》,对象是京城内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其实,我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并不是什么“名师”,至多是一个《红楼梦》的爱好者而已。当初电视台的编导们找我恐怕是一场“误会”,可是既上了马,他们只好送一程。而我呢。不知深浅地前后讲了八次,终算了结了一件心事,好坏也只能任人评说了。
今天奉献给读者的这本小书,是根据八次讲座录音稿修改而成的。因为是电视讲座,为适应形式和播放的需要,片中插入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一些故事画面,为的是增强观赏效果。但图书是供阅读的,对象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整理录音稿时不得不把“画面”还原成文字,补充一些新的内容。特别是讲座中有主持人的“导言”和现场答问,整理过程中斟酌再三还是忍痛割爱。因为在我的观念中,这一部分内容尽管十分精采,但“著作权”并不属于我。关于这一点,我想读者是能够理解的。
我十分真诚地感谢“名师讲坛”主编于瀛、编导宋春霞两位女士,还有几位主持人和摄像师、灯光师,我是和他们一道来完成这段工作的。对于他们给予我的机遇和辛勤工作,谨在此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谢意!京华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史媛小姐,对本书的出版发行付出了相当的辛劳,我非常感念,谨申谢忱!我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红边看客而已,所讲的内容不过是个人的一点读后感:一时之思,一时之想,聊供大家参改。我想,《红楼梦》只是一部小说.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每一种红学读物都是个人的一种诠释,高低优劣无法“钦定”,要让读者自行选择。在红学世界里,可以存“一家之言”,却不能独尊“一家”之言。“罢黜百家,独尊一家”是与党中央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相违背的,对红学发展来说只能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戕害!是为后记。
作者2006年11月30日于京华饮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