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香港开埠之初本。香港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从外资银行业的进入开始的。当时,它们的业务主要是从事对华贸易的外资洋行提供融资和汇兑服务,本地客户只限于规模较大的华资商行及少数殷商富户,与华人社会鲜有联系。20世纪初,香港转口贸易和商业蓬勃发展,华人行商对使用押汇和信用证、支票的需求急增。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批将西方银行先进经营方法与传统银号结合起来的华资银行应运而生。不过,踏入1950年代,香港银行业的业务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战前单纯的贸易融资逐渐向为迅速发展的制造业和新兴的房地产业提供贷款,而推动这一转变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战后香港经济的转型。 根据美国学者李德(Reed)的研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始于20世纪初叶。不过,一般公认,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约始于1970年代后期。战后以来,随着香港经济起飞,百业繁荣,股市蓬勃发展,特别是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包括解除外汇及黄金管制、“解冻”银行牌照、取消存款利息税等,使得外资银行及跨国金融机构大举涌入香港,香港金融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迈向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新时期。在此进程中,金融业形成门类齐全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而完善的监管制度。香港因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享誉全球。可以说,经过逾150年的发展,目前香港金融业已发展成为整体经济中最具战略价值的产业,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著名金融学家饶余庆教授认为:“香港之崛起为一国际金融中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香港经济的两大成就之一(另一成就是从转口港转变为一富裕的工业经济体)。” 诚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的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香港经济也因而面临新的结构转型。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正受到来自东京、新加坡、甚至上海的挑战。当然,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未来的时期,香港若能充分利用中国“入世”、以及内地与香港实施“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简称CEPA),成功发展成为“中国的纽约”,其中包括中国企业的离岸上市中心和融资中心、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等,则将巩固和提升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乃至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对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金融业的演变、发展脉络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从中探索香港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香港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199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内地的广大读者而言,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了解香港金融业发展的通俗性的学术著作,正如饶余庆教授所指出:“本书范围上自开埠初期,下至亚洲金融风暴,涵盖面极广,香港金融业的大事均网罗其中,这些特色都是现在文献中所罕见的”;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文笔,生动地描绘了香港金融150年来的沧桑,趣味盎然,诚为一雅俗共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