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省南丰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一O一九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一O八三年)。他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一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九岁登仁宗嘉佑二年(公元一O五七年)进士第以前,是怀志进取、步入仕途期;进士及第后至神宗熙宁元年(公元一O六八年),先是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继而由欧阳修推荐,至京师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是初入仕途、校书馆阁期;自神宗熙宁二年(公元一O六九年)至神宗元丰三年(公元一O八O年)九月,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是自求补外、转徙七郡期;自神宗元丰三年(公元一O八O年)十月至元丰六年(公元一O八三年),留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擢试中书舍人,是受知朝廷、任职京师期。曾巩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宋史·曾巩传》说他“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这些评价无疑是正确的。曾巩的文章“皆因事而发”(曾肇《亡兄行状》),对国计民生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他的散文既不像韩文那样奇崛雄辩,又不像欧文那样纡徐巧妙,形成了“古雅”“平正”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或感叹人生,议论国事;或描绘自然,吟咏名胜;或师友题赠,咏史抒怀,大多言之有物,平实质朴,“格调超逸,字句清新”(符遂《曾南丰先生诗注序》)。他早期多写古体诗,有着丰富的想象,有着豪纵的激情,写得洋洋洒洒,从容不迫,颇有太白遗风;后期多写格律诗,有许多寄意幽深或婉朴秀美之作。他的诗作,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值得称道的。曾巩以他扎扎实实的文学实绩,为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宋以及宋以后的文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他同时代的王安石热情地赞扬过他:“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苏轼把他比作“横海鳣”(《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苏辙认为他“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曾子固挽词》);陈师道、秦观、孔武仲、张耒、晁补之等都曾受知于曾巩。南宋朱熹曾说:“熹未冠而读南丰先生之文,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常诵习,以为人之为言,必当如此,乃为非苟作者。”(《跋南丰帖》)明代唐宋派特别推尊曾巩。钱谦益《初学集》载有归有光(字熙甫)事迹:“熙甫上公车,凭骡车以行。熙甫俨然中坐,后生弟子执书夹侍。……偶拈一帙,得曾子固《书魏郑公传后》,挟册朗诵至五十余过。听者皆欠申欲卧,熙甫沉吟讽咏,犹有余味。”茅坤说王慎中对曾巩文“读而酷好之,如渴者之饮金茎露也”(《唐宋八大家文钞论例》。明代何廷秀给曾诗以很高的评价,他用“峻”、“壮”、“清”、“澹”四字概括曾诗特点,认为曾诗“一扫西昆体,力追骚雅遗”(《读曾南丰诗》)。清代的钱谦益说:“余每读子固文,浩汗演迤,不知其所自来。”(《读南丰集》)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非常欣赏曾文的“长于道古”、“淳古明洁”(《古文约选序例》)。方东树对曾诗很有研究,认为“南丰学鲍学韩,字字句句,与之同工,无一字不着力”(《昭昧詹言》)。总之,曾巩生前享有盛名,身后受到推重,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位有杰出贡献和很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很值得我们研究。(本书为繁体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