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通信系统构成 1
1.2 现代通信业务简介 2
1.2.1 电话通信 2
1.2.2 电报通信 5
1.2.3 数据通信 7
1.2.4 多媒体通信 10
1.3 消息、信息及信号 12
1.3.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2
1.3.2 通信信号及分类 12
本章小结 13
习题 14
第2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 15
2.1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5
2.2 数字通信的特点及性能指标 16
2.3 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 19
2.3.1 语声信号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9
2.3.2 脉冲编码调制——PCM 20
2.3.3 单片集成PCM编解码器 46
2.3.4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DPCM 49
2.3.5 子带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53
2.4 时分多路复用 54
2.4.1 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及构成 54
2.4.2 时分复用系统中的帧同步 55
2.4.3 PCM30/32路系统 57
2.5 高次群数字复接 60
2.5.1 数字复接系统的构成及复接等级 60
2.5.2 数字复接的实现 61
2.5.3 数字复接的同步 62
2.5.4 同步复接与异步复接 63
本章小结 71
习题 72
第3章 电话交换技术 74
3.1 电话交换的基本概念 74
3.2 程控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76
3.2.1 程控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 76
3.2.2 程控数字交换原理及交换网络 78
3.3 程控数字交换机软件系统原理 89
3.3.1 电话交换的呼叫接续过程 89
3.3.2 呼叫处理程序的组成 91
3.4 电话网的信令系统简介 94
3.4.1 基本概念 94
3.4.2 信令的分类 95
3.4.3 随路信令方式的基本概念 96
3.4.4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及7号信令系统 97
本章小结 104
习题 104
第4章 数据通信技术 105
4.1 概论 105
4.1.1 数据与数据通信 105
4.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106
4.1.3 传输代码 108
4.1.4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10
4.1.5 数据传输方式 112
4.2 数据信号传输 114
4.2.1 概述 114
4.2.2 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 118
4.2.3 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 124
4.2.4 数据信号的数字传输 135
4.3 差错控制 137
4.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137
4.3.2 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 140
4.3.3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140
4.4 数据交换和通信协议 143
4.4.1 概述 143
4.4.2 电路交换方式 144
4.4.3 报文交换方式 145
4.4.4 分组交换方式 146
4.4.5 通信协议 150
4.5 数据通信网 157
4.5.1 数据通信网的构成 157
4.5.2 分组交换网 157
4.5.3 帧中继 161
4.5.4 数字数据网 165
本章小结 169
习题 169
第5章 现代通信网技术 171
5.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及构成 171
5.1.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171
5.1.2 通信网的构成 172
5.1.3 通信网的分类 172
5.1.4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172
5.1.5 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174
5.1.6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及发展 175
5.2 电话网 177
5.2.1 电话网的网路结构 177
5.2.2 传输链路及SDH传输网的结构 182
5.2.3 用户环路设计 185
5.3 ISDN与ATM 188
5.3.1 ISDN的基本概念 188
5.3.2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 189
5.3.3 ATM 191
5.3.4 ATM网络 195
5.3.5 ATM交换 196
5.4 用户接入网 198
5.4.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98
5.4.2 有线接入网 202
5.4.3 无线接入网 210
本章小结 215
习题 216
第6章 Internet与宽带口城域网 218
6.1 Internet基本概念及特点 218
6.1.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218
6.1.2 Internet的特点 219
6.2 Internet网络标准——TCP/IP 219
6.2.1 TCP/IP分层模式 219
6.2.2 编址与域名系统 221
6.2.3 无分类编址CIDR 227
6.3 宽带IP城域网 228
6.3.1 宽带IP城域网概念 228
6.3.2 宽带IP城域网所提供的业务 228
6.3.3 宽带IP城域网中的路由器和交换机 229
6.3.4 宽带IP城域网的网络结构和功能分层 230
6.3.5 宽带IP城域网的传输技术 233
6.4 接入Internet的几种方式 235
6.4.1 通过电话网接入Internet 235
6.4.2 通过数据通信网接入Internet 236
6.4.3 通过ADSL接入Internet 238
6.4.4 光纤混合接入模式 241
6.4.5 通过以太网接入Internet 242
6.5 下一代IP技术——IPv6 243
6.5.1 IPv6技术的引入及其特点 243
6.5.2 IPv6地址体系结构 244
6.5.3 IPv4向IPv6演进技术 247
本章小结 249
习题 251
第7章 软交换及下一代网络技术 252
7.1 软交换及软交换系统构成 252
7.1.1 软交换的定义及概念 252
7.1.2 软交换的主要特点 253
7.1.3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工作流程 254
7.1.4 软交换系统功能 256
7.1.5 软交换系统支持的协议 260
7.1.6 软交换系统的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 262
7.1.7 软交换系统应用 271
7.2 下一代网络技术 272
7.2.1 下一代网络的定义与概念 272
7.2.2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 272
7.2.3 下一代网络的分层 274
7.2.4 基于软交换系统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274
7.2.5 NGN的网络发展策略 277
7.2.6 NGN存在的问题 277
本章小结 278
习题 281
参考文献 282
下册目录
第1章 同步数字体系 l
1.1 准同步数字体制的标准及主要缺点 1
1.1.1 准同步数字体制的标准 1
1.1.2 准同步数字体制的主要缺点 2
1.2 SDH网的基本特点 3
1.3 SDH的网络节点接口、速率与帧结构 3
1.3.1 网络节点接口 3
1.3.2 同步数字体系的速率 4
1.3.3 帧结构 4
1.4 SDH中的基本复用映射结构 6
1.4.1 SDH复用结构 6
1.4.2 复用单元符号说明 7
1.4.3 关于通道、复用段、再生段的说明 7
1.4.4 复用过程举例 8
1.5 SDH设备 9
1.5.1 SDH设备的一般逻辑功能块组成简介 9
1.5.2 SDH复用设备 11
1.5.3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 12
1.6 SDH传输系统的保护方式 14
1.6.1 自愈环结构方式的划分 14
1.6.2 介绍两种典型的自愈环结构 14
本章小结 16
习题 17
第2章 光纤通信 18
2.1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 18
2.1.1 目前光纤通信的实用工作波长 18
2.1.2 光纤通信的特点 19
2.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0
2.2 光纤和光缆 21
2.2.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21
2.2.2 用射线法分析光波在光纤中的传输 23
2.2.3 单模光纤 29
2.2.4 光纤的损耗特性及色散特性 31
2.2.5 介绍几种特殊光纤 35
2.2.6 光缆的结构和种类 37
2.3 光纤通信中的光源和光电检测器 39
2.3.1 激光器的一般工作原理 40
2.3.2 半导体激光器 41
2.3.3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43
2.3.4 光源的直接调制方式 44
2.3.5 半导体光电检测器 46
2.4 光端机 49
2.4.1 光发射机 49
2.4.2 光接收机 51
2.5 光纤通信系统 54
2.6 光放大器 64
本章小结 69
习题 70
第3章 波分复用 72
3.1 波分复用技术的基本概念 72
3.1.1 波分复用(WDM) 72
3.1.2 WDM、DWDM和CWDM的区别 73
3.1.3 WDM系统中光波长区的分配策略 73
3.2 WDM的特点 74
3.3 波分复用系统 75
3.3.1 波分复用系统结构 75
3.3.2 影响WDM系统性能的因素 76
3.3.3 WDM系统的基本应用形式 78
3.4 WDM网络的关键设备OADM和OXC 78
3.4.1 0ADM 79
3.4.2 OXC的功能 80
3.5 衰减与色散对中继距离的影响 8l
3.5.1 衰减对中继距离的影响 8l
3.5.2 色散对中继距离的影响 82
本章小结 83
习题 84
第4章 光网络的发展趋势 85
4.1 光网络的概念 85
4.2 城域传输网技术 86
4.2.1 宽带城域网的要求与所提供的业务 86
4.2.2 城域网的结构 87
4.2.3 城域网网络连接技术 88
4.3 下一代网络 90
4.4 ASON的网络体系结构 91
4.4.1 ASON的网络体系结构 9l
4.4.2 ASON控制平面 93
4.5 全光网络 95
4.5.1 全光网络的概念、结构及其特点 95
4.5.2 全光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95
本章小结 98
习题 99
第5章 数字微波通信 100
5.1 数字微波通信的基本概念 100
5.1.1 数字微波通信的特点 101
5.1.2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构成 102
5.1.3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07
5.2 数字微波通信中常用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108
5.2.1 二进制数字信号的基本调制方式 109
5.2.2 二相相移键控 110
5.2.3 四相相移键控 113
5.2.4 十六进制正交调幅 117
5.3 视距传输特性 119
5.3.1 平面波的基本概念 119
5.3.2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和收信电平的计算 120
5.3.3 多径衰落 121
5.4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123
5.4.1 数字微波信道的假想参考电路 123
5.4.2 数字微波通信线路的传输质量标准 124
5.4.3 数字微波通信的射频频率配置 126
5.4.4 数字微波线路中的干扰问题 126
5.4.5 数字微波线路中天线高度的选取 127
5.5 SDH微波通信系统 129
5.5.1 SDH的射频波道配置 129
5.5.2 SDH微波传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130
5.5.3 SDH微波通信系统的传输误码性能指标 131
5.5.4 SDH微波通信设备简介 132
本章小结 135
习题 135
第6章 卫星移动通信 137
6.1 概述 137
6.1.1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 137
6.1.2 卫星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139
6.1.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使用频段 141
6.1.4 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和面对的技术问题 142
6.2 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143
6.2.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 143
6.2.2 编码技术 145
6.2.3 调制与解调技术 147
6.2.4 多址技术 150
6.2.5 数字处理技术 156
6.3 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原理 160
6.3.1 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一般结构 160
6.3.2 不同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信道 161
6.4 中、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162
6.4.1 卫星轨道高度的选择 162
6.4.2 卫星星座的覆盖特性 162
6.4.3 中、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163
6.4.4 中、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 165
6.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地面网的互连 167
6.5.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的互连 167
6.5.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专用通信网的互连 168
6.5.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宽带综合业务网(B-ISDN)的互连 169
6.5.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局域网/城域网(LAN/MAN)的互连 169
6.5.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公用数据通信网的互连 170
6.5.6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公众交换电话网的互连 171
6.5.7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的互连 173
6.6 宽带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73
本章小结 175
习题 176
第7章 移动通信 177
7.1 移动通信概述 177
7.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177
7.1.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组网原则 179
7.1.3 移动通信系统频段的分配 181
7.2 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182
7.2.1 数字移动通信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 183
7.2.2 抗干扰技术 190
7.3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192
7.3.1 GSM900系统的特点 193
7.3.2 GSM数字移动通信的组成 193
7.3.3 GSM数字通信网 195
7.3.4 GSM的频率配置 197
7.3.5 GSM的关键技术 198
7.3.6 移动管理 200
7.4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202
7.4.1 扩频通信 202
7.4.2 CDMA中的关键技术 203
7.4.3 Q-CDMA(IS-95)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208
7.5 数字无绳电话 216
7.5.1 第二代无绳电话的系统结构 216
7.5.2 CT2的无线接口技术特性 217
7.5.3 CT2网络操作 217
7.6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218
7.6.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的提出 218
7.6.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及主要关键技术 218
7.6.3 个人通信 225
本章小结 226
习题 227
参考文献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