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退耕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在对以青海大通县为代表的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点明了在黄河上游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要性。全书紧紧抓住仿拟自然植被这一主线,以恢复生态学作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学等有关理论,在充分进行植被校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林草植被建设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了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的最佳覆盖率。在此基础上,以水土保持功能最高为目标,研究了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型林草植被景观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技术。同时,以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和自然顶极理论为指导,研究了天然植被和稳定的人工植被的组成、结构以及水土保持功能(截留、增渗、抗蚀、抗冲等),探讨了耕地农作物-人工植被-自然植被被三者之间径流、土壤侵蚀、养分元素迁移等过程的实质,揭示了退耕还林还草对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以此为基础,仿拟、建造了稳定高效多功能的植物群落结构,总结得出了植被结构优化配置与调控技术。提出了用生物多样性、结构层次性、功能有序性作为衡量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稳定性指标体系。并以生态经济学、森林群落学、农林复合经营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水热土条件较好、坡度较缓地段的退耕还林还草“集约型”高效农林牧复合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总结了低效林分的改造技术等配套技术,以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主要目标。《黄河上游退耕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涵盖面广,信息丰富,注重方法,深入浅出。可供从事生态学、林学、水土保持学、植物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科研、生产、管理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学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