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左翼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一、总论
“五四”新体白活的起源、特征及其评价
通过鲁迅的眼睛回顾20世纪的“革命文学”和“社会主义”
构建无产阶级文学的两种想像与实践
韩国的中国左翼文学研究的反思和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几点思考
被遮蔽的30年代文学思潮——编著国家级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的一点思考
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论中国左翼政治的“左”倾思想对中国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
阶级斗争理论:左翼与延安的基石
左翼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一次意味深长的转向
何谓“左翼”?“左翼”何为?——中国左翼文学的文脉疏释及现实可能
我们为什么研究左翼文学——兼及左翼文学与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的关系问题
左翼文学思潮的内在差异性及其张力
从“第三种人”略谈左翼文学的复杂性——由一篇文章所想到的
二、鲁迅与左翼
鲁迅文学与左翼文学异同论
“新现代”语境中文化创造主体之性格论——以鲁迅的女娲、羿、宴之敖者为中心
由左翼文学而引起的思考
罪、责、介入与非政治的政治性——论鲁迅“向左转”的内在奥秘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左翼鲁迅”——走向现代生命的自我救赎
不自由的“自由谈”——论鲁迅为《申报·自由谈》撰文
鲁迅及20世纪中外文坛对精神分析学的文化选择
略论鲁迅的儿童观
三、左翼文艺思潮与作家作品研究
从左翼文艺到工农兵文艺——对进入解放区左翼文艺家的历史考察——对进入解放区左翼文艺家的历史考察
丁玲与左翼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的左翼理论资源
左翼文学的当作读法
背离·遗忘·失衡——中国社会历史的第三次大变动与左翼文学思潮研究的学术生长
《为奴隶的母亲》:一篇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
左翼文学理论中的“时间”渊源
恋爱与革命——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为例
中国左翼文学批评中的“世界观”论述
胡风文艺思想的特质之二——论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品格与命运
重新理解延安文学
上海:作为国家意义的体现——茅盾文学中的上海想像
论左翼文艺运动的斗争性文艺批评模式
革命文学叙述中被遮蔽的一页——1927年武汉政权下的“革命文化”、“无产阶级文化”言论
“俄苏体验”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
潜在的革命话语与女性书写——解读丁玲的未完成长篇《母亲》
“方巾气的批评,也只善摧残”——对左翼文艺工作者批判林语堂文艺观的再认识
冯雪峰的“两个口号”论争
从《柔石传》到《柔石二十章》——浅谈杨东标和他的柔石研究
最后的马克思——试论陈映真的民族认同之路
四、左翼期刊、社团与史料研究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