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元对立”之外还存在像《圣经》和《易经》这样“不同而并立”的“二元对等”或“多元对等”思维;历史是以人类对世界的“不同理解-不同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历史进步论、衰退论、偶然论、合力论,是以忽略这样的理解并且用“割裂文明的功能思维”造成的。在个性、个人权力、个人利益、个人感受和体验之外,中国当代个体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建立“用个体比理解穿越群体化理解”之个休的问题。一种理论如果什么都可以涵盖,它就可能因为概念过于宽泛而什么问题都不能面对和解释。“实践哲学”与中国传统的“大而全”思维合谋后,便存在这样的问题。儒学的精华和大多数人使用的常识,真的可以在今天不加改造而使用吗?本书作者的改造实践使你耳目一新。如何面对中国自己的问题,对中国传统观念和西方思想同时予以创造性改造,是中国理论原创的难题。本书以作者持续20年的否定主义研究为基础,对学术界普遍流行的学术观、实践观、历史观、伦理观、个体观等,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批判与重建,读来极富新意与启发。以自己的理论进行实践的品格,更使本书在中国学人的理论或批评著作中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