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各行业经济中国楼市风云录

中国楼市风云录

中国楼市风云录

定 价:¥25.00

作 者: 梁志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丛编项: 易居中国房地产丛书
标 签: 房地产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7301813 出版时间: 2006-07-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说楼道市、热点透视、访谈纪实、业界风云四部分,内容包括:住房消费需求要求引导、楼书如镜、为老年人居住留一席之地、科技成果的转化、激活住房即期消费等。

作者简介

  梁志超,1949年生于上海。“文革”中作为中学老三届分派去工厂务工。70年代初曾在文汇报理论部学习和参与采编工作,与新闻结缘.80年代获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文凭,后通过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经济学硕士课程学习。80年代后期进入创刊不久的中国大陆第一张房地产专业报《房地产报》(国家建设部主管),后进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参与创办《房地产时报》。先后担任两张报纸的新闻部主任至今。被称为中国大陆改革开发以来第一代房地产专业记者。曾担任社会职务有上海二手房指数办公室副主任,上海房屋租赁指数办公室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理事等。本书是作者曾发表的9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房地产新闻作品选编(按发表的时间顺序逆向排列)。从中可以窥见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史。

图书目录

序一 /桑荣林
序二 /张永岳
说楼道市
住房消费需求要引导 /3
有感于“打仗也要婚房” /4
征收消费税给楼市的信号 /5
房价“回归”怎么看 /6
从“抑制”到“鼓励” /7
房价走势数据说话 /8
启动内需对楼市的期望 /9
楼市限炒的反思/10
房价变化看个案 /11
商品住宅成“配角”之忧 /12
楼市又闻“拉动消费” /13
楼书如镜 /14
倒按揭与以房养老 /15
“狼”又来了吗 /16
话说“和谐楼市” /17
二手房指数微跌随想 /18
合理引导市场主体预期 /19
“鸡”与“蛋”之争/20
两个“1000万”的经济适用性 /21
房价和租金的背离 /22
让房价理性回归 /23
居住与投资莫倒置 /24
住房自有率变化意味什么 /25
创品牌并非一流 /26
欣闻千套“租屋”将投放 /27
解读“三个为主” /28
“大地产,小完产”之预演 /29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30
房价稳中微升是基本特征 /31
楼市不应大起大落 /32
拍卖成为二手房买卖新途径 /34
倡导“租售并举” /37
区别两种行为 /39
莫对楼市轻率断言 /40
“分时度假”此番成吗 /42
空置房积压房是两码事 /44
入世房价升?降?平? /46
房价上涨合理乎?正常乎? /49
把使用权房有偿转让推向前台 /51
住房融资重点应转向个人消费 /53
空置完与安居工程相置换之感言 /55
从“空置不等于积压”谈起 /56
住宅将成为新一轮主导消费品 /59
为“安居工程”正名 /61
中价房开辟新天地 /62
商品房销售尽快走出低谷 /63
开办购房按揭缘何步履蹒跚 /65
楼市呼唤合格经纪人 /68
吸引外资兴建微利房 /70
中低收入者进入楼市 /72
土地增值税引起的震动 /74
土地批租成新热点 /75
私房交易管理不能成为盲区 /76
热点透视
和任志强的“穷富分区”之爭 /81
“老公房”与“老工房”称谓辨析/83
选择“卖房人”也应招投标/85
土地宏观调控的作用 /87
沪上老年公寓依然凤毛麟角 /89
楼市预警预报体系呼之欲出 /91
上海楼市“三驾马车”齐驱/93
严控建高层须令行禁止/99
“新”房成为二手完市场主体 /101
惩罚性赔偿是利器/102
谈上海住宅的国际化趋势/104
“世博经济”向房地产走来 /108
沪上房地产期盼“世博经济” /110
谨防土建安装“富贵病” /111
土地出让应加快“全透明” /113
为老年人居住留一席之地 /115
点击上海楼市“温州现象” /118
加入WTO给上海房地产带来什么 /122
建立噪声预评价制度迫在眉睫 /124
主办奥运带来房地产理念更新 /125
经济适用房该对低标准说“不!” /127
科技成果的转化
——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思考之一 /`29
呼唤“拳头”产品
——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思考之二 /131
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思考之三 /133
城市建设主引擎
——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思考之四 /135
发挥住宅产业的“拉动”作用 /137
“马蜂窝”该捅
——对开发商面临乱收费现象的思考之一 /139
滋生问题的“温床’何在
——对开发商面临乱收费现象的思考之二 /141
强化银行业的“造血”功能/143
差价拨房交换有“戏”可唱/146
资金宜驻普通寓
——宏观调控后房地产市场思考之一 /148
呼唤规范的交易模式
——宏观调控后房地产市场的思考之二 /150
房地产形成“外商投资热” /152
治愈屋漏痼疾刻不容缓 /153
访谈纪实
建筑语言不分国界
——访美国BBG公司全球首席设计师YannLeroy /157
生态量化 因地制宜 功能细分
——访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元端 /158
留下空间给消费者
——访香港远东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邱达昌 /160
完地产预警体系如何形成
——访上海市政府参事、社科院研究员、博导张泓铭 /162
居住文化的哲学思考
——著名房产经济学家张永岳教授访谈录 /165
看楼市四要点
——访著名房地产专家印堃华教授 /170
环境:当代住宅建设的关键词
——访联合国“国际科学和平周”中国组委会执行主任高潮 /174
希望在上海留下作品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沪上谈 /176
台湾人眼中的上海楼市
——访宝岛资深房地产专业人士 /177
拨开迷雾看“过剩”
——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 /179
二手房市场的“晴雨表”
——访上海二手房指数专家委员会主任桑荣林研究员 /181
看群众满意不满意
——访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谢家瑾 /183
为绿色生态住宅正名
——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聂梅生教授诠释要义 /185
激活住房即期消费
——访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 /187
规划设计是关键
——访建设部副部长谭庆琏 /189
培育房屋租赁市场
——访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副司长沈建忠 /191
搏击长空的“海鸥”
——记香港著名企业家罗康瑞 /193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访建设部部长侯捷 /194
“烟台模式”在延续
——访烟台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王清元 /197
加大房改力度 持续发展住房
——访上海市副市长夏克强 /199
业界风标
楼市清风东方来
——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实 /203
最是春雨润物时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挂牌 /209
外资沪上步入长线投资 /213
长三角房地产一体化发展 /215
房地产倡导“精明发展” /217
外滩源
——聚焦新一轮上海城市的保护与开发 /219
沪港完地产竞争起硝烟 /224
我国住房保障多种形式并存/226
武汉:破一个“禁区” 活一方市场 /228
公房转租:楼市的一道风景线
——来自“东瓯名镇”温州市的报告 /229
安居工程在筑城
——贵阳市创造“七个结合”成功经验 /233
重铸中国“华尔街”
——上海外滩地区房屋置換纪实 /236
告别房地产“泡沫”
——沉寂数年的海南悄然复苏 /240
村庄里崛起的都市
——记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 /242
“楼战”,开始短兵相接
——记沪上首次大型房产展 /252
房改方案势在必行顺乎民意/254
昔日黑灯瞎火 而今路灯林立 /25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