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英文摘要
第1章 土地退化及其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1概述
1.2土地退化的类型
1.3土地退化的驱动因素
1.4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途径
1.5土地退化的防治
1.6退化土地的生态修复
第2章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1研究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2.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3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2.4结论与讨论
第3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化学性状与酶学指标分析
3.1取样地点与分析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3结论与讨论
第4章 不同林地土壤特征与土壤酶活性分析
4.1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4.2退化程度不同的刺槐林
4.3刺槐混交林和纯林
4.4不同树种经济林
4.5不同立地造林地上用材林
第5章 湿地退化原因及其生态修复技术
5.1湿地形成和现状
5.2湿地面临的环境问题
5.3湿地植被演替规律
5.4湿地退化的原因
5.5湿地退化的土壤和植被特征分析
5.6不同生境的芦苇群落
5.7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第6章 植被资源特征与植被恢复模式
6.1自然条件与资源概况
6.2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区系分析
6.3植被特征分析
6.4植被演替规律
6.5植被恢复模式
6.6结论与讨论
第7章 树木耐盐的生理指标测定
7.1研究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研究方法
7.2结果与分析
7.3结论与讨论
第8章 常见树种耐盐能力及其配套造林技术
8.1试验研究方法
8.2主要研究结果
第9章 新淤地植被构建及土壤改良效果
9.1试验地概况
9.2研究方法
9.3结果与分析
9.4结论与讨论
第10章 新淤地林草间作技术及效益分析
10.1自然条件概况
10.2试验研究方法
10.3结果与分析
第11章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构建技术及效益分析
11.1研究区域的气候与土壤条件
11.2材料与方法
11.3结果与分析
11.4结论与讨论
第12章 芦竹的苗木繁育及造林技术
12.1自然条件与资源概况
12.2芦竹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12.3芦竹的育苗及造林技术要点
第13章 柽柳耐盐性能及主要栽培技术
13.1试验地概况
13.2试验材料和方法
13.3结果与分析
13.4结论与讨论
第14章 白刺在重盐碱地上的造林技术
14.1研究区域气候与土壤概况
14.2材料与方法
14.3结果与分析
14.4结论与讨论
第15章 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
15.1重盐碱地资源现状
15.2重盐碱地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特征
15.3重盐碱地植被恢复技术
第16章 暗管排碱技术
16.1暗管排水改碱技术的发展历史
16.2暗管改碱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流程
16.3暗管改碱工程的实施
16.4暗管改碱工程的规模化实施及显著成效
16.5暗管改碱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