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伦理范畴——仁:
总序
第一章 绪言
一 仁产生的文化背景
二 仁的文字学考察
三 仁的伦理学意蕴
四 仁与其他伦理范畴的关系
(一)孝悌为仁之本
(二)仁体义动
(三)仁质礼文
(四)仁智相辅
第二章 先秦儒家的仁学建构
第一节 孔子仁学的理论建构
一 仁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二 孔子对仁的主要论述
第二节 孟子仁学的理论完善
一 性善论
二 仁义思想
三 仁德修养论
(一)养心寡欲
(二)明善诚身
(三)养吾浩然之气
四 仁政学说
(一)“定于一”的理想
(二)仁政学说的思想基础
(三)仁政学说的内涵
第三节 荀子仁学的理论改造
一 人性的新论证
(一)性伪之分
(二)途人为禹
二 隆礼重法,王霸并用
三 舟水之喻与君主专制
第三章 先秦非儒家的仁学观
第一节 墨家的兼爱仁义观
一 兼爱即仁——墨家仁学的理论基石
二 墨家的仁学体系
(一)“交相利”——墨家仁学的行动总则
(二)非攻——墨家仁学的逻辑推演
(三)“尚贤”、“尚同”——墨家仁学的政治保障
(四)“节用”、“节葬”、“非乐”——墨家仁学的纲领具化
(五)“天志”、“明鬼”——墨家仁学的伦理手段
第二节 道家的绝仁弃义论
一 道家仁学的人性论基础
(一)“抱朴”说
(二)“无欲”说
(三)“复初”说
二 道家仁学的主要内涵
……
第四章 两汉仁学的新动向
第五章 魏晋六朝的玄化仁学
第六章 唐宋仁学的理学化
第七章 元明仁学的演化
第八章 清代考据学风下的仁学思想
第九章 近代民主仁学的新诠释
第十章 仁范畴的现代人文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华伦理范畴——信
中华伦理范畴——耻
中华伦理范畴——廉
中华伦理范畴——善
中华伦理范畴——和
中华伦理范畴——义
中华伦理范畴——俭
中华伦理范畴——慈
中华伦理范畴——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