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域背景与框架
一、纷繁的概念系统
(一)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
(二)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三)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
(四)非营利组织(NPOs)
(五)非政府组织(NGOs)
(六)社会团体
(七)其他
二、第三域的引出和概念的厘清
(一)第三域的引出
(二)第三域概念的厘清
三、全球性社团革命
(一)社团革命产生的背景
(二)社团革命的现实动因
(三)美国第三部门发展状况及作用
四、分析思路和框架
(一)政治系统与第三城的互动
(二)经济系统与第三域的互动
(三)本书结构
第二章 中国社团组织发展状况
一、我国社团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早期社团
(二)调整与改造
(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
二、我国社团的组织状况
(一)组织规模与活动领域
(二)地区分布与人均占有量
(三)中国青基会活动简介
三、我国社团的资源状况
(一)人力资源
(二)活动经费
(三)合法性
四、社团的管理体制分析
(一)权限划分--社团发展的体制核心
(二)机构配置--社团发展的体制栽体
(三)具体运作--社团发展的体制操作
(四)制度体系--社团发展的体制保障
第三章 中国社团组织性质与能力
一、准单位制研究
(一)“官民二重性”研究梳理
(二)准单位制的逻辑推理
(三)质疑与反思
二、社团组织如何培养个体参与意识
(一)社团组织的封闭性支持规范的有效实现
(二)通过规范建立的信任关系
(三)信任是参与的基础
第四章 中国社团组织的政治参与
一、政治参与问题研究综述
(一)有关农民的政治参与的研究
(二)有关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
(三)有关青年大学生、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的研究
……
第五章 中国社团组织政治功能及影响力效果
第六章 中国社团的组织变革
第七章 行业协会研究概述
第八章 行业协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第九章 行业协会管理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