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微生物学基础
1 绪论
1.1 环境污染与环境微生物
1.2 环境微生物学
1.3 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
2 环境中的微生物类群
2.1 原核微生物
2.2 真核微生物
2.3 非细胞生物——病毒
3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3.1 微生物的营养
3.2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3.3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4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4.1 微生物的遗传
4.2 微生物的变异
4.3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4.4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4.5 基因工程
5 微生物生态与物质转化
5.1 生态系统与微生物生态系统
5.2 微生物与自然界的物质转化
第2篇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6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6.1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6.2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6.3 微生物对无机污染物的转化
7 污水的生物处理
7.1 水体自净作用
7.2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及种类
7.3 活性污泥法
7.4 生物膜法
7.5 稳定塘法
7.6 厌氧处理法
7.7 污水的深度生物处理
8 固体废弃物和废气的生物处理
8.1 固废、废气污染的来源和种类
8.2 固废的生物处理
8.3 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方法
9 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
9.1 概述
9.2 有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9.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9.4 地下水生物修复工程
9.5 富营养化水体的微生物修复
10 微生物污染及其检测技术
10.1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
10.2 水体富营养化
10.3 污染环境的微生物学监测方法
11微生物与废弃物资源化
11.1 微生物饲料
11.2 微生物能源
11.3 微生物冶金技术
12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2.1 遗传工程与环境保护
12.2 基因工程技术与环境保护
12.3 固定化微生物
12.4 酶工程与环境保护
12.5 PCR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2.6 报告基因与环境保护
第3篇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13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13.1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
13.2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3.3 放线菌形态观察
13.4 霉菌水浸标本片的制备与形态观察
13.5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13.6 微生物细胞数量的直接测定
13.7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13.8 微生物的计数和分离
13.9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13.10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
13.11 大肠菌群总数的测定
13.12 利用Ames法检测环境中致癌物
13.13 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形态观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