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由法国科学家勒内·洛兰于1913年提出的。由于当时的条件限<br>制,在很长的时间内该技术没有取得进展,到20世纪40年代仍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60年代<br>中期至70年代是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年代。双用途燃烧室与整体式<br>助推发动机技术的突破、贫氧推进剂研制的进展均为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发展提供<br>了技术基础。现在,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基本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但要用到新一代<br>先进导弹上,还有不少工作要做。<br>固体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是一种质量轻、经济性好、工作可靠的高速导弹动力装置,引<br>起各国的重视并开展研发。国内在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三院、新光机<br>械厂等单位先后开展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应用研究,其后,有关基地着手培训人员,调<br>查研究着手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90年代有关研究院所以及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br>相继建立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试验设备,进行了系列研究,更深入地开展了各项理论和<br>试验研究工作。<br>为适应国内在冲压发动机研究方面的需要,我们编著了本书。本书参考了《飞航导弹动<br>力装置设计》 [1]、《固体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原理》 [2]、《固体火箭冲压发动<br>机一体化设计研究》 [3]、《进气道设计》 [9]、《冲压/超燃冲压及涡轮冲压发动<br>机在俄罗斯的发展》 [4]等书,在国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国内本专业固体火箭冲压发<br>动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整理编写而成。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原<br>理、设计、试验及流动过程数值计算等方面内容。<br>由黄熙君、张振鹏等编著的“固体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原理”讲义(未公开发行)系统<br>地介绍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本书中有关章节是在该讲义内容的基础上进<br>行编写的。在本书第1章概论之后,第2章介绍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基本性能参数;然后介绍<br>了进气道的工作原理,轴对称进气道和二元进气道的设计;第4章介绍固体燃气发生器的设计<br>和贫氧推进剂的热力学计算(王英红参与编写);第5章介绍助推补燃室的掺混和反应流动过<br>程,同时介绍无喷管装药助推器的内弹道计算(郭颜红参与编写);第6章介绍尾喷管的设计<br>;第7章介绍流动过程的气动热力计算,包括混合和补燃两个过程;第8章介绍固体火箭冲压发<br>动机的高度特性和速度特性,简要介绍了内外弹道联合计算的基本方法;第9章介绍流动计算<br>的基本模型及其在冲压发动机中的应用(陈林泉编写);第10章介绍冲压发动机试验,主要介<br>绍地面试验的连管试验(冯喜平参与编写)。最后介绍冲压发动机设计的基本知识(曹军伟<br>参与编写),并附上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一些实用的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