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文化评述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

定 价:¥20.00

作 者: 王光东 等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复旦博学论丛·第一辑
标 签: 文学理论

ISBN: 9787309052961 出版时间: 2007-03-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32 页数: 286 字数: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以文本分析为核心,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梳理,讨论了民间性审美在叙述文本中的多样化表达形式,既关注知识分子的民间立场和理念,又对民间艺术形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深层次民间心理进行发掘;既关注民间文化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又对不同作家民间意识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力图在知识分子主体文化精神、政治意识形态、民间文化等多元文化联系中,建构对民间问题的整体性认识,在文学研究实践中,促进民间批评话语的完善和发展。

作者简介

  王光东,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近年已出版专著《现代·浪漫·民间》(2001年)、《民间理念与当代情感》(2003年)、《张炜王光东对话录》(2003年)、《朴素之约》(2004年)等。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多次。

图书目录

引论 民间审美的多样化表达
第一章 “五四”时期:民间与新文学的生成——以《歌谣》周刊为例
 第一节 《歌谣》概观
 第二节 “歌谣”作为新文学的资源
 第三节 “歌谣”与早期新文学理论的建立
 第四节 “歌谣”与刘半农的文学活动
第二章 1927—1937:大众化与民间
 第一节 左翼话语:大众与民间的相互指涉
 第二节 《边城》:民间理想的忧伤
 第三节 艾芜的民间世界建构历程
第三章 1937—1949:亲近与疏离——民间的审美悖反
 第一节 民间形式、民间立场及政治意识形态
 第二节 原乡迷失与自我救赎
 第三节 赵树理的民间立场及其价值转换
第四章 1949—1966:政治文本,民间表述
 第一节 “伦理—政治”的民间化表述
 第二节 政治通俗演义与十七年小说的民间传统
 第三节 1957,作家海默的民间世界
第五章 新时期:民间大地的苏醒
 第一节 守望大地:寻根、反思和批判
 第二节 汪曾祺的民间立场、民间审美理想及其文学史意义
第六章 1990年代:民间意义的敞开及民间话语的生成——以余华为个案
附录 1990年代以来关于民间问题的主要研究论文(索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