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戏剧艺术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

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

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

定 价:¥49.80

作 者: 王晓鹰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舞台艺术实务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4020837 出版时间: 2006-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84 字数:  

内容简介

  收在这本文集中的除作者的博士论文和导演阐述以外,还有作者论导演、论舞台美术、论戏剧的论文,几乎表达了作者戏剧美学追求的基本面貌。有意义的文字还有如“戏剧新时尚与阅读经典”及“重读经济”的论题。《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是作者继《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后出的第二《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全书共分3个篇章,第一篇收录了我国戏剧论著中唯一一篇系统讨论假定性问题的长篇论文,并以其原本的体例和完整的结构成了这《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的三篇之首;第二篇是从作者的众多导演阐述文章中挑选出十几篇组成的,从早期作品《魔方》、《浴血美人》到近期作品《萨勒姆的女巫》、《哥本哈根》都有;第三篇收入的是一些理论、评论文章和外国戏剧的演出介绍、感悟思考。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王晓鹰:国家一级导演,戏剧学(导演学)博士。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话剧艺术研究学会理事,中央戏剧学院学术评审委员、客座教授。1957年4月生于北京市。父亲是安徽著名的地方戏演员及剧作家,母亲也曾为梨园中人,因此自幼从家庭中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1975年在皖南池州地区文工团开始艺术生涯,演过话剧、歌剧、黄梅戏、曲艺、歌舞等。197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198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进入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导演,1991年带职在中央戏剧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在徐晓钟教授指导下于1995年获我国第一个导演专业博士学位。戏剧导演创作较多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主要作品有:《魔方》、《浴血美人》(法国)、《保尔·柯察金》(前苏联)、“新版”《雷雨》、《情感操练》、《春秋魂》、《爱情泡泡》、《绿房子》、《安娜·克里斯蒂》(美国)、《男儿有泪》、《中国制造》、《第十七棵黑杨》、《死亡与少女》(智利)、《萨勒姆的女巫》(美国)、《哥本哈根》(英国)、《普拉东诺夫》(俄罗斯)及音乐剧《花木兰》、越剧《赵氏孤儿》、黄梅戏《霸王别姬》等,并分别为纽约外外百老汇和香港、澳门的话剧团体导演《庄周戏妻》、《春秋魂》、《屋外有花园》(美国)、《群鬼》(挪威)。在舞台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导演艺术理论研究,已发表导演艺术研究论文四十多万字,对“舞台假定性”、“心理时空结构”、”表现性舞台意象创造”等导演艺术理论课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博士论文)、《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等导演艺术理论专著。曾获得“文华奖“优秀导演奖、“金狮奖”优秀导演奖、“曹禺戏剧奖”优秀导演奖及优秀评论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小剧场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文艺评论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全国性大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博士论文
 导言
 第一章 “假定性”概念讨论
 一 以“假”当“真”的“契约”
  二 “广义假定性”与“狭义假定性”
 三 “情境”与“情感”、“空间”与“人”
  四 “假定性”的问题实质
 第二章 突破“环境时空”的真实意义
 一 三十年前的一场争论
  二 “假定性”在中国舞台上的“误区”
 三 突破“环境时空”进入“深层情感”
 第三章 戏剧演出心理时空的建构
 一 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模糊界线
  二 “组合型戏剧演出时空系统”
 三 戏剧舞台上的“蒙太奇原则”
 第四章 表现性舞台意象的创造
 一 象征、意象、表现
  二 哲理、诗情、美的形式
 三 舞台意象创造中的另一种“美”
 第五章 “假定性”与“二度创作”
 一 导演“活在舞台上”
  二 “非现实逻辑”中的表演
 三 观众的创造性接受
 第六章 “小剧场”中的“假定性”
 一 “小剧场”与戏剧的生存
  二 空间的“开放”与“共享”
 三 “假定性”本质的直率袒露
  四 小剧场的“放大效应”
 第七章 “假定性”与民族戏剧传统
 一 大师们的“慧眼”
  二 戏曲假定性的特征、目的、缺陷
 三 东西方戏剧艺术的融合
  结语
第二篇 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导演阐述
让戏剧的胸怀宽广一些——《魔方》导演随想
“根”的意蕴——《山道回旋曲》导演构想
血腥、残酷与美——《浴血美人》导演断想
生命对死亡的悲壮挑战——《保尔·柯察金》导演阐述
南方寻“梦”——赴穗、沪排戏导演追述
让《雷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雷雨》导演构思
呼唤“诗意”——《爱情泡泡》导演断想
寻回生命激情——《绿房子》导演阐述
在演出创造中与大师对话——《安娜·克里斯蒂》导演说明
在心中建造更雄伟的大厦——《男儿有泪》导演随想
于熊熊大火中燃烧出未来——《中国制造》导演说明
荒谬而又富于诗意的“花园”——《屋外有花园》导演随笔
遭遇法西斯与灵魂拷问——《死亡与少女》导演补白
当绞索高悬在头顶——《萨勒姆的女巫》导演阐述
思辨、良知与艺术挑战——《哥本哈根》导演谈
心灵的潜流——关于《普拉东诺夫》的对话
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导演的话》撷萃
第三篇 主流戏剧、经典示范、非赢利性——研究评论
关于话剧与观众的几点思考
演出中的间离效果
运动、节奏与人物情感——苏联电影《湖畔奏鸣曲》赏析
实验戏剧的共享空间
关于川剧《四川好人》的非戏曲化
试析“徐晓钟模式”
舞台上的戏剧经典——德国戏剧印象
“情”的魅力和“情”的局限——上海晋京剧目中情感处理辨析
荒原上空的飞翔——《荒原与人》的实验性意义
“每走十步就有一个剧院”——感悟俄罗斯戏剧
戏剧的生命在于演出创造——看《吝啬鬼》的当代演绎
听曹禺先生谈《雷雨》
拉开大幕的美国戏剧
“爱美的”澳门戏剧
超越“环境”向“表现”开掘——王履玮舞美设计的价值追求及其启发性意义
“小”剧场、“大”空间——再谈小剧场戏剧的艺术特质
美国戏剧的“商业”与“非贏利”
戏剧新时尚与阅读经典
反叛、融入、异化——关于“主流”与“实验”的漫谈
主流戏剧、经典示范、非赢利性——关于国家话剧院艺术定位的思考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