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茶花女(全译本)

茶花女(全译本)

茶花女(全译本)

定 价:¥14.00

作 者: 小仲马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丛编项: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标 签: 文学

ISBN: 9787807313717 出版时间: 2006-1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字数:  

内容简介

  目录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小仲马主编:李书芳译者:齐俊红 TOP 其它信息 页数:201版次: 第1版 开本:0开

图书目录

>>> 《今日美国》2006年度好书 :不存在的女儿前言
  《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是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名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妇女、婚姻、家庭问题为题材,或描写在资产阶级淫靡风尚毒害下沦落的女性,或表现金钱势力对爱情婚姻的破坏,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本质。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是小仲马始终如一的创作思想。
  提到小仲马和他的《茶花女》,不能不提到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身世以及独特的生活经历,而这一切,又离不开他那带给他巨大影响的父亲大仲马。大仲马是拿破仑麾下一名英勇善战的将军的儿子,这位将军是圣多明各的一位侯爵和一个女黑奴所生的混血儿,后因和拿破仑意见不合而失宠,去世时年仅四十四岁。大仲马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他出名之前,他却只是一名穷酸的抄写员。一八二三年,大仲马与住在同一楼面的邻居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相爱并同居,第二年七月二十七日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小仲马。
  后来,大仲马的戏剧创作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丰厚的收入,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逐渐改变,使他越来越瞧不起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他混迹于巴黎的上流社会,整日同那些贵妇人、女演员鬼混。他情妇无数,私生子女都有好几个,早把小仲马母子俩忘得一干二净。可怜的缝衣女工仅靠自己一个人起早贪黑挣得的一点点辛苦钱,勉强维持母子两人的生计。而且,年仅七岁的小仲马,因为他那未婚同居者的私生子身份,经常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嘲笑和羞辱。这种对于幼小心灵的强烈刺激和伤害,伴随了小仲马的一生,直到晚年,他还一直保持着深刻的记忆。七岁时,父亲大仲马找到他,与母亲打官司赢得了对他的抚养权,他被接到巴黎生活。而那位勤劳善良的缝衣女工失去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重新成为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这使小仲马从小体验到了人世间的残酷和不平。
  幼年时的小仲马,对他那个杰出的、身材魁梧的和对女人朝三暮四的父亲感到困惑和害怕。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一面试图规劝他的父亲远离糜烂生活,一面却受到大仲马骄奢淫逸生活的熏陶,受到纸醉金迷生活的诱惑。原本纯朴的他也成了追逐放浪生活的纨绔子弟。同时,受大仲马影响,小仲马很早就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他开始发表小说和诗歌时还不满二十岁,但这些作品当时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声誉,真正让他出名的,还得归功于那部脍炙人口的小说《茶花女》。小仲马写这部小说时,还不到24岁,据说小说是他躲在一家旅馆内用了一个月时间一气呵成的。而这部佳作的构思,却又归功于他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的相识。
  一八四四年金秋的一天,小仲马和他的一位好友去巴黎著名的“杂耍剧院”观看戏剧演出。就在这天晚上,小仲马看见在靠近舞台的一个包厢里坐着一位外貌出众、绰约多姿的女人。关于这个女人,小仲马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她是一位个子高挑、身材苗条、头发乌黑,皮肤白里透红的女郎。她的头生得小巧玲珑,有一双细长的、像日本女人似的眼睛,这双眼睛又黑又亮,顾盼生辉,透露出无限风情。她的嘴唇像樱桃一样鲜艳,一口洁白的牙齿举世无双,整个身姿使人不由得想起一尊美丽的瓷雕……”这个美丽的女人就是玛丽.杜普莱西,她来自诺曼底,祖祖辈辈务农,出身低微。但她是个姿色出众而又天资聪明的人,15岁左右踏入巴黎后,虽然也打过工,过过贫苦日子,但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美貌是换取优裕生活的本钱。她出没于巴黎娱乐场所,与公子哥几、达官贵人周旋。她委身于一个年轻阔绰的贵族公子即后来成为外交大臣的格拉蒙公爵,从此成为巴黎风流场上的明星,阔老阔少争逐的对象。小仲马很快被这位美艳绝伦的女人给迷住了,不知不觉间堕入了情网。当天晚上演出结束后,这两位好友便在一个专门为玛丽.杜普莱西介绍男友的女人引导下,登门拜访了玛丽.杜普莱西小姐。当时,除了小仲马两人之外,玛丽.杜普莱西还有其他的几位客人。
  她看上去心情愉快,不住地高谈阔论,纵情大笑,但小仲马却发觉她咳嗽得很厉害,细心的他尾随她走进卧室,惊讶地发现她正在咯血,于是真诚地劝说她要注意身体。玛丽.杜普莱西显然被小仲马的关怀和同情感动了,也许她以前从未听到过有人对她说这样的话,也许那天晚上她对这位年轻人突然产生出一种奇特的好感,两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就这样渐渐走到了一起。
  这时的小仲马,是一位生活放荡,但良知却尚未完全泯灭的青年,在他与玛丽.杜普莱西交往的过程中,他经常劝导她注意休息,劝她保养身体,并亲自陪同她去乡下进行短期的疗养。两人在一起曾经度过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愉快生活,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然,小仲马毕竟还有绔绔子弟的一面,他生活在世风日下的巴黎,而玛丽.杜普莱西又是一位妓女,因此小仲马对她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有同情、有爱恋,也有猎艳和狎亵。小仲马尽管收入有限,但他为了博得玛丽.杜普莱西的欢心,常常硬着头皮充阔佬,在她身上花费大量的钱财,以至于债台高筑。他不允许玛丽.杜普莱西再同其他的男人来往。这在玛丽.杜普菜西看来却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因为她需要那些比小仲马更富有的男人们来维持她已习以为常的奢华生活。这正是导致两人分手的根本原因。所以,当小仲马有一次发现了玛丽.杜普莱西与一位富有的贵族青年来往的情书后,小仲马勃然大怒了,他责骂玛丽.杜普莱西对他撒谎,欺骗了他的真情,两个人就此分手,再也没有见过面。几个月后,小仲马有了新欢,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一位女演员。一八四六年十月初,小仲马同他的父亲一起去西班牙和北非旅行,偶尔得知了玛丽.杜普莱西病情恶化的消息,便写了一封短函寄回巴黎向她表示问候。小仲马第二年才返回巴黎,而这时玛丽-杜普莱西已经去世一个星期了。小仲马曾经去过玛丽.杜普莱西生前的住所,他看到的却是人们正在清点、拍卖玛丽.杜普莱西的遗物的场面。根据死者的遗嘱,拍卖所得除了偿还债务,余额全部赠给她的一位生活在诺曼底老家的外甥女,但这位接受遗产的外甥女必须遵守死者规定的条件:永远也不要到巴黎来。这个谜一般的遗嘱是耐人寻味的,其中包含了死者无限的幽怨。而小仲马显然是对此感悟最深、思考最多的一个人。所以,当小仲马看见玛丽.杜普莱西的遗物被人拍卖一空的场面后,他那难以平静的心里已经开始酝酿《茶花女》这部小说的情节了。后来,小仲马故地重游来到他和玛丽.杜普莱西一起度假的乡间,物是人非的情景激发了他对往事的怀念,一股巨大的创作冲动.在他胸中奔涌起来。就这样,小仲马开始了对《茶花女》的潜心创作。一个月后,小说写成了。
  小说《茶花女》在巴黎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小仲马又马不停蹄尝试把它改编成话剧。大仲马深知戏剧创作的艰难,便力劝儿子取消计划。但小仲马没有从命。直到《茶花女》剧本改编完之后,大仲马读到他儿子写成的新作时,这才拍案叫绝。话剧《茶花女》于一八五二年二月公演,小仲马把《茶花女》演出获巨大成功的消息电告在国外旅居的父亲:“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大仲马回电则说:“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这段电文对白,也成了文学界的一段趣闻。此后,歌剧《茶花女》也于一八五三年三月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成功上演。
  无论是小说、话剧还是歌剧,《茶花女》的故事始终叙述的是男主人公阿尔芒和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这一悲剧与小仲马同玛丽.杜普莱西的感情纠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作品中发现哪些是小仲马的亲身经历,哪些是他的加工和虚构。小仲马同玛丽.杜普莱西的交往不过是一段作家的风流韵事,而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却蕴含着相当深刻的社会内容。我们绝不能把玛格丽特和玛丽。杜普莱西混为一谈,玛丽.杜普莱西虽然也令人同情,但她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堕落女人,小仲马说她“既是一个纯洁无瑕的贞女,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娼妇”。但玛格丽特却不一样,她是一个美丽、聪明、善良的女子,尽管她沦落风尘,但她的心灵却始终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真正的爱情生活始终充满热情的幻想和渴望,而当她的幻想和渴望破灭之后,她又心甘情愿牺牲自我去成全他人。她的思想行为使她的形象增添了一层圣洁的光辉,凡是读过《茶花女》的人,提起“茶花女”三个字,浮现在他们眼前的,肯定不是一位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值得同情的女性形象。
  一八九五年,小仲马去世后被安葬于巴黎蒙马特公墓。耐人寻味的是,玛丽.杜普莱西也安葬在这里,就在离小仲马墓不远处。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小仲马生前有意识的安排?转眼一个半世纪过去了,《茶花女》所带来的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它那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以及男女主人公有血有肉的鲜明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记忆里。
  编委会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