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童年(全译本)

童年(全译本)

童年(全译本)

定 价:¥15.00

作 者: 高尔基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丛编项: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标 签: 外国文学名著读物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7313618 出版时间: 2006-1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34 字数:  

内容简介

  目录

作者简介

暂缺《童年(全译本)》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 《今日美国》2006年度好书 :不存在的女儿前言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始人。一八六八年三月二十八日,高尔基诞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历史名城下诺夫戈罗德城(即今高尔基市)一个木匠之家,四岁丧父,十岁丧母,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公卡希林家,十一岁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在轮船上帮厨,做过洗碗工、装卸工、锯木工、园丁、面包师、杂货铺店员等等以维持生计。二十岁后,高尔基开始在俄罗斯大地上到处流浪,历尽人间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亲身经历了资产阶级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在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历程中,对苦苦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体验,成为高尔基文学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十一岁辍学的高尔基还没有读完小学。在伏尔加河上的“善良号”轮船上做洗碗工期间,高尔基遇上了被他称之为“启蒙老师”的厨师斯穆莱。曾经做过近卫军中士的斯穆莱尽管文化水平不高,却酷爱书籍。他经常让高尔基大声朗诵各种作品给他听,这种“酷爱”深深地感染了高尔基,唤起了高尔基对于读书的强烈兴趣。一八八。年秋天,年仅十二岁的小高尔基在一个绘图师家中做杂役,但是主人却禁止高尔基看书。高尔基只能在结束了一天繁重的劳动之后,偷偷地躲起来看书。绘图师的母亲非常吝啬,她测量了家中所有的蜡烛头的长度,一旦发现短了,便揪住高尔基劈头盖脸一顿痛打。
  于是高尔基就只能借助铜锅反射的月光看书。有一次,由于他专心看书而烧坏了炊具,招致这吝啬鬼一顿更为残暴的毒打。高尔基被送到医院,医生从他的背上挑出了四十二根木刺。
  与今天的孩子们相比,高尔基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没有父母的呵护,常常食不果腹,甚至连一个燃尽的蜡烛头也成为需要以挨打作为代价才能换来的奢侈品!这个出身贫寒的孩子,忍受了重重磨难,在书籍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他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阅读大仲马、巴尔扎克、福楼拜、普希金、司汤达等文学大师的各类作品,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或缺的导师和生活伴侣”;“热爱书籍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正直的、有理性的人。”高尔基这些关于“书”的格言,被千千万万各种肤色的人们传颂至今。
  一八九二年,他以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俄罗斯文坛。此后四十多年间,高尔基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描写俄罗斯人民的苦难生活,讴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以文学的方式积极探求新的生活道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一年他创作的著名散文诗《海燕》,把勇敢的革命者喻为搏风击浪的海燕,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篇热情洋溢的革命檄文,以及一九。六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母亲》均受到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列宁的高度称赞和充分肯定。
  一九三三年之后,高尔基这个名字已经传遍了俄罗斯大地。他被授予了列宁勋章,他的故乡下诺夫戈罗德城被改名为高尔基市,莫斯科艺术剧院、列宁格勒大剧院也都被冠以高尔基之名。一九三四年八月,高尔基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这是苏联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苏联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次大会上,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上午,高尔基在哥尔克逝世,享年六十八岁。两天后,他的遗体被运抵莫斯科,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宫墙内。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高尔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再现了沙皇统治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生动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下层社会的历史画卷。
  三部曲中的《童年》被誉为俄国最优秀的自传体小说之一,甚至有欧美评论家认为《童年》是高尔基最杰出的作品。它记述的是高尔基在父亲去世后,寄居在经营染坊的外公家的一段生活经历。
  外公年轻时精明强干,年老后随着家道一天天败落,性格变得越来越残暴、吝啬、刻薄,在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连茶叶也要一片一片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就要脱掉裤子挨揍,毫无过失的外婆也不能幸免;为外公当了一辈子伙计的老工匠格里戈里双目失明,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父子兄弟间为了瓜分家产常常相互辱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两个舅妈也被他们折磨致死。母亲被生活所逼嫁给了一个文人,继父却不顾母亲的跪地哀求常常外出鬼混,还对母亲拳打脚踢;母亲病死后,吝啬的外公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把操劳一生、白发苍苍的外婆和年幼的小高尔基赶出家门,婆孙二人只好以捡破烂为生,相依为命。
  在《童年》中,高尔基透过一个名叫“阿廖沙”的小男孩的眼睛,为我们展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闪光点和劣根性,以一种平静的语调不加任何评论地描述着人性和社会的丑恶。这种手法成功地揭露了丑恶,又给读者留下了自我感受的空间,让读者充分体会到残酷的生活对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摧残。尽管作品中描写的生活令人惨不忍睹,但整部作品仍然放射着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高尔基以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环境多么恶劣,在你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即便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正直无私的灵魂。
  在《童年》中,高尔基在保持自传体小说的高度真实性的同时,以细腻而又犀利的笔锋为我们精心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塑造了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物和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物。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画,作者对外公都给予了辛辣地讽刺。
  他干瘪瘦小,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打人骂人;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不仅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小阿廖沙无比愤怒,想方设法报复外公。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高尔基对小市民阶层龌龊品性的蔑视、厌恶和否定。与此相反,作品中处处洋溢着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慈祥的外婆温柔善良,热爱生活,任劳任怨。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和民间故事;她坚强勇敢,在染坊起火、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的时候,只有她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出一桶染料。尽管她对恶势力顺从忍耐,没有奋起抗争,但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
  《童年》中所描绘的外婆形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以其真实而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这种真实不仅仅指书中叙述的内容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不仅仅指作品的叙述语调是公允的,它更多的是指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客观真实的。三部曲展示的是“铅一般沉重”的苦难生活,洋溢的却始终是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以擅长撰写传记文学而名扬天下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在写给高尔基的信中如此盛赞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艺术成就:“我已经多年没有感受过只有在您带有回忆性的作品中才感到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那种开朗,那种人性的真挚……我承认,我很羡慕您善于如此朴素清晰地描写事物的才华。在欧洲,谁也没有这样的才华,甚至托尔斯泰也没能写出如此高度的朴实无华。”托尔斯泰称赞高尔基是一个“真正来自人民的人”,是一个给俄罗斯文学带来新天地的人。列宁更是站在政治和民族兴衰的高度这样评价高尔基:“高尔基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他对无产阶级艺术做出了许多贡献……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权威,这是无可争辩的。”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是“俄语文学中登峰造极的自传体小说”,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尔基的作品于一九。七年传入中国,在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中广为传诵,是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中国文学界曾把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并称为俄国文学史上“三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鲁迅、郭沫若等都把高尔基当作自己的导师,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和论著,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共同的财富。
  编委会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