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故宫博物院建院80年庆典是由2004年10月1日的“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拉开序幕的。皇帝的宫殿变为人民的博物院,此种历史巨变的80年纪念,值得用现代影像作永久记忆。3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有机会在中国伟大的紫禁城里展示他们的代表作口——对人类不同文明的个性记录;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内部摄紫禁城是他们每一个人一生的梦想。当他们把各自的镜头,把那些曾经对准过不知多少人多少事多少自然风光的镜头对准已经有近600年历史的紫禁城的时候,我知道,他们仍然无法掩饰内心深处的激动。法国的阎雷(Yann Layma)先生就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他们深知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池。这是一座曾经活跃过24位中国皇帝,现在每年有800万游客涌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他们既不肯放过分分秒秒的机会,又不肯匆匆忙忙。他们仔细地寻找各自的焦点,认真地调整各自的焦距。他们一次次地按下快门,瞬间立即成为永恒——故宫印象就这样鲜活地留存下来。紫禁城就是这样一座伟大的城。从图像学角度看,它毫无疑问,经得起任何一位挑剔的摄影家的挑剔。它经得起拍摄,经得起寻找,经得起发现。 一位已经拍了上万幅关于紫禁城图片的中国摄影家,他的名字叫李少白,他说他任何时候一次走进故宫,每一次每一刻总有每一次每一刻的感觉与发现。他说他的这种感觉是拍摄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所没有的。他说他自己也觉得奇异。他相信无论怎么拍,都无法穷尽故宫。世界上有些景观是适宜于用宏大的场面来表现宏大的气势的,有些是适宜于精雕细刻地表现细致与精致之处的,而故宫是二者皆宜的。特别让摄影家们震惊的是,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在不同时空背景不同光景下的千变万化,此种情景与属于每一个人的摄影语言组合,那是怎样的无穷无尽。《紫禁城》杂志的“故宫图像”栏题上有这样的话:“紫禁城的伟大在于它早已凝结为经典图像。既凝固又变化的紫禁城图像属于它的创造者,属于近600年来所有见到它的人们,属于每个人的眼睛和心灵。”我喜欢每一位摄影者把他对故宫的发现与理解用他的摄影语言强化给我。因为那些精美的个性的图片总会引发我对故宫的特别的感受,龙其是平时本不注意的地方突然因此变得特别出彩、精彩,甚至成为特别经典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