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诉讼法刑事诉讼原理(第二版)

刑事诉讼原理(第二版)

刑事诉讼原理(第二版)

定 价:¥25.00

作 者: 宋英辉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研究生教学用书
标 签: 刑事诉讼法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3669613 出版时间: 2007-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346 字数: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原理》出版后,承蒙同行及读者的厚爱,三次印刷已达万册,并入选2004—2005年度“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自《刑事诉讼原理》出版以来,有关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相关理论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为了及时反映有关国家刑事诉讼制度发生的变化,吸收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对《刑事诉讼原理》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此次修订,由各作者在原承担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工如下(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宋英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章一、二,第三章一至七、十,第六章一;吴卫军(法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法律系副教授),第一章三、四,第五章四;魏晓娜(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第二章,第四章;李哲(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第三章八、九、十一至十四,第六章二;许身健(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第五章一至三。其中,罗海敏(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参与了第三章三的修改,何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参与了第五章一至三的修改。何挺、王贞会、樊强对本书资料进行了核对。

作者简介

  宋英辉,1957年出生,河北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河北省师范学院,获哲学学士学位;1989年、199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分别获得诉讼法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9年7月始,先后任中国政法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2006年7月始,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二期创新团队人员,任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独立完成、合著、主编或参与撰写的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1)
一、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4)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8)
四、研究的基本路径(11)
第二章刑事诉讼理念(13)
一、实体正义理念(14)
(一)位阶排序(15)
(二)关于保障无辜(20)
(三)关于惩罚犯罪(24)
(四)关于罪刑相适应(31)
二、程序正义理念(33)
(一)程序正义问题的产生(33)
(二)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38)
第三章刑事诉讼原则(52)
一、刑事诉讼原则的价值(52)
(一)刑事诉讼原则释义(52)
(二)刑事诉讼原则的地位和价值(57)
二、刑事诉讼原则体系(60)
(一)研究视角与方法(60)
(二)刑事诉讼原则体系的层次性(63)
三、程序法定(66)
(一)程序法定原则的要求(66)
(二)外国关于程序法定原则的立法与适用(68)
(三)程序法定原则的理念基础(71)
(四)程序法定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73)
四、司法独立(74)
(一)司法独立原则的立法、适用及基本要求(74)
(二)司法独立原则的理念基础与制度价值(75)
(三)司法独立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78)
五、国家追诉(81)
(一)实行国家追诉的历史必然性(83)
(二)国家追诉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85)
六、无罪推定(85)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形成及其理念基础(86)
(二)无罪推定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92)
七、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92)
(一)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释义(92)
(二)关于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立法与适用(94)
(三)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价值与制度基础(97)
(四)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00)
八、程序参与(101)
(一)程序参与原则的基本要求(102)
(二)外国关于程序参与原则的立法与适用(103)
(三)程序参与原则的功能评析(110)
(四)程序参与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11)
九、有效辩护(112)
(一)有效辩护原则释义(112)
(二)外国关于有效辩护原则的立法(113)
(三)有效辩护原则的理念基础(115)
(四)有效辩护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16)
十、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119)
(一)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的理念基础(120)
(二)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22)
十一、程序公开(123)
(一)程序公开原则释义(123)
(二)外国关于程序公开原则的立法(124)
(三)程序公开原则产生的理念基础及其制度价值(127)
(四)程序公开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30)
十二、社会参与(131)
(一)社会参与原则释义(131)
(二)社会参与原则的价值基础(135)
(三)社会参与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37)
十三、诉讼及时(138)
(一)诉讼及时原则释义(138)
(二)诉讼及时原则的表现(141)
(三)诉讼及时原则的理念基础(144)
(四)诉讼及时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46)
十四、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149)
(一)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释义(149)
(二)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适用(156)
(三)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例外(159)
(四)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68)
第四章刑事诉讼基本要素(172)
一、刑事诉讼主体(172)
(一)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172)
(二)刑事诉讼主体之确定(178)
二、刑事诉讼客体(184)
(一)刑事诉讼客体的概念(184)
(二)刑事诉讼客体的单一性(186)
(三)刑事诉讼客体的同一性(187)
(四)对传统学说的批评(190)
(五)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的罪名变更问题(192)
三、刑事诉讼行为(196)
(一)刑事诉讼行为含义之界定(196)
(二)刑事诉讼行为分类(198)
(三)刑事诉讼行为的效力(202)
四、刑事诉讼条件(212)
(一)刑事诉讼条件的分类(213)
(二)刑事诉讼条件的效果(215)
第五章刑事诉讼构造(217)
一、刑事诉讼构造概述(218)
(一)刑事诉讼构造释义(218)
(二)刑事诉讼构造的构成要素(219)
二、外国关于刑事诉讼构造的理论(228)
(一)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230)
(二)格里费斯的争斗模式与家庭模式(233)
(三)达马斯卡的刑事诉讼构造理论(235)
(四)戈德斯坦的弹劾模式与纠问模式(241)
三、外国刑事诉讼构造(242)
(一)纵向构造(242)
(二)横向构造(251)
四、诉讼构造理念与我国刑事诉讼构造(257)
(一)调整诉讼构造的基本理念与原则(257)
(二)我国刑事诉讼构造之完善(263)
第六章刑事诉讼程序(274)
一、审前程序的理念与原则(274)
(一)司法权保障原则(275)
(二)令状原则(277)
(三)任意侦查原则与强制侦查法定主义(280)
(四)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286)
二、审判程序的理念与原则(289)
(一)直接、言词审理与传闻证据法则(290)
(二)集中审理(301)
(三)证据裁判(307)
(四)自由心证(317)
(五)不利益变更之禁止(327)
主要参考文献(337)
后 记(34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