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或称话语分析),作为概念的提出已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了,但对语篇的深入研究却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以来,语篇分析作为语言研究中一个年轻的分支,其发展速度、深度和广度令人瞩目。国内外有关语篇分析的著作和论述层出不穷,从不同层面和侧面反映出学者们对语篇的认识水平和研究方法。但这些著作大都有各自的侧重点、研究角度,或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如语言教师。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有所偏重。有些80年代的著作,已经不能反映近期的研究成果和趋势。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尽可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概述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介绍这一学科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该书可用于语篇分析入门者,更适合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本书共十章。第一章介绍语篇分析的形成和发展,语篇的本质及语篇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着重论述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问题。书面语和口语有各自明显的带有区别性的语言特征,但在语言使用中由于语境等因素,口语亦可能带有书面语的某些特征,书面语也可能具有口语的特征。这些特征在词、小句和整体语篇中都有不同的体现。第三章从语言使用意图和理解两方面讨论语言的使用,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功能、言语行为以及使语言使用意图得以实现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第四章介绍语篇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微观结构,主要介绍语篇组织体系中词汇和语法层面上语篇的衔接,从而形成有意义的语篇。第五章讨论口语语篇,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语用学理论对语篇分析的贡献,话语分析和交际理论中的限制问题。第六章讨论书面语篇,内容主要包括语篇标记的特征、功能及分类,小句的意义、分类、方式以及语义关系和修辞关系,书面语篇基本模式。第七章讨论主位、述位的意义、类型、功能、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结构。第八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体裁分析:专门用途语篇,如学术语篇的体裁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语篇体裁的分析;新修辞学者对语篇体裁的分析;各领域研究的框架模式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第九章讨论互文性,内容包括互文性的概念,语篇间对话的本质特征,不同层面的互文性,互文性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以及实际运用。第十章讨论语篇的批评性分析,介绍批评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特征、研究目的、批评语篇分析的形成和研究方法。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侧重对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所以很少涉及具体分析和实践。语篇分析发展至今,似乎有些纷繁庞杂,我们的写作初衷是希望为语篇分析入门者,特别是语言研究生提供帮助。就像做所有其他事情一样,在写作中我们要做出选择,因此难免挂一漏万。疏漏或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和读者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