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的故事情节围绕着堂吉诃德和桑丘主仆展开,梗概如下:在西班牙一个叫拉·曼却的村庄里,有一位年近五旬名叫吉哈诺的绅士,闲来无事,醉心于骑士小说,读得入了迷,居然异想天开,自己也想当骑士,实行中世纪的骑士道:单枪匹马,锄强扶弱,伸张正义,扬名后世。他将自己易名为堂吉诃德·德·拉曼却,骑上家里一匹取名为罗马纳特的劣马,披上一副祖上传下来的破盔甲,提矛持盾,冒着7月的酷暑,清晨出门干起骑士的营生。他还按照骑士道的习惯选一村姑作为意中人,取名为杜尔西内娅·德尔·托波索。走了一天,来到一家客店,他将店主当做城堡里的骑士,请其封授自己为骑士。然后,他接着出行。看到一个农夫在拷打他的羊倌,堂吉诃德立即“拔刀相助”。农夫见他全身披挂、怪模怪样,不敢硬顶,假装同意他的要求,待他洋洋自得地离开后,羊倌遭到了更为凶残的鞭打。接下去他遇到了一批贩卖丝绸的商人,他想按骑士道的规矩,要他们承认自己的意中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姑娘。结果,遭到骡夫的一顿痛打,遍体鳞伤,被邻居送回家中。堂吉诃德第二次出行时,带了一个叫桑丘·潘沙的同村人作为侍从。这个身材矮胖的农夫骑一匹驴子,和又高又瘦骑着劣马的堂吉诃德配成一对,再次出游行侠。于是出现了更新奇、惊险的场面:大战风车,落得个人仰马翻;大战羊群,被牧羊人打落了牙齿……堂吉诃德前后三次出行,历尽艰险,吃了不知多少苦头,却一事无成,郁郁而死。《堂吉诃德》的意义在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这样一个内涵丰富、寓意深长的典型。塞万提斯一再表明,他的目的是为了讽刺当时盛行的骑士小说。事实证明,他的目的达到了:该书出版后,骑士小说便不再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