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1
1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意义 1
2 我国的研究状况与评述 2
3 用语的说明 6
4 研究范围 7
5 文章的框架结构与创新之处 8
第l章 客观归责的理论基础 10
1.1 客观归责的哲学基础 10
1.1.1 普芬道夫 Pufendorf奠定了归责理论的
伦理学基石 10
1.1.2 康德 Kant以意志自由作为归责的根据
1.1.3 黑格尔 Hegel是现代客观归责理论的鼻祖 11
1.2 客观归责的刑事法理基础 13
1.2.1 客观归责是责任自负原则的要求 13
1.2.2 客观归责的行为论基础 13
1.3 客观归责的规范结构基础 15
1.3.1 刑法规范的结构:关于行为规范、裁判规范以及结果规范 15
1.3.2 结果规范的逻辑层次 17
1.3.3 结果规范的功能一一不法性联系的规范基础
1.4 小 结 20
第2章 客观归责的第一支柱:意志归责 23
2.1 学说发展. 23
2.1.1 Larenz的客观意志归责学说 23
2.1.2 Honig的客观合目的性 die objektive
zweckhaftigkeit学说 26
2.1.3 Otto的操纵可能性 Steuerbarkeit学说 29
2.1.4 Welzel的目的行为论 32
2.2 对意志归责学说的评述 35
2.2.1 意志归责学说的目标 35
2.2.2 作为行为归责基础的自由意志:抽象与具体、
主观与客观的区别 36
2.2.3 对于过失和不作为行为中意志自由的理解:
行为的自主决定 38
2.2.4 确立意志归责的标准:行为的客观合目的性
2.2.5 客观合目的性的判断标准 45
2.2.6 意志归责的功能及其有限性 48
第3章 客观归责的第二支柱:规范归责 52
3.1 学说发展 52
3.1.1 Mtiller奠定了规范归责的基础:禁止风险理论
3.1.2 Engisch的规范归责:风险的两次相当性判断
3.1.3 Jakobs的规范归责:包含在因果关系解释中的风险实现理论 66
3.1.4 Roxin的风险增高理论 91
3.1.5 Rudolphi的规范的保护目的学说 103
3.2 对规范归责学说的评述 107
3.2.1 学说的总结 107
3.2.2 规范归责的目标与功能:兼与意志归责的比较 109
3.2.3 规范归责的模式:比较与选择 112
第4章 客观归责的体系 120
4.1 客观归责体系序说 120
4.1.1 客观归责的体系性地位、概念及功能 120
4.1.2 客观归责与因果理论 125
4.2 客观归责的体系:四层次的判断体系 135
4.2.1 条件关联:查明因果关系 136
4.2.2 相当性关联:确定具有刑法意义的事实联系 173
4.2.3 风险性关联:评价事件的义务违反性关联 212
4.2.4 保护目的性关联:评价事件的法益协调性关联 247
第5章 客观归责的研究结论 253
5.1 关于客观归责理论的研究结论 253
5.2 关于客观归责理论的借鉴性意义 255
5.3 理论的展望与本书的局限 261
参考文献 262
后 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