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富有传奇色彩的父子二人,使命追求贯穿中国近代史。从辛亥革命到建设新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改革开放;从追随孙中山到寻找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直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集体休戚与共。辛亥年,孝父守家而弃学从商的青年庄希泉,受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之影响,怀“知之则必能行之”的信仰心,受革命军政府之托,奔走南洋各埠,为民族复兴募饷,“自觉”加入同盟会。那时社会,盛行“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之风气,“民不涉政”之心理已为习惯。政党组织无严明纪律,成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民族自觉”就如同沙漠之水,显得非常珍贵。南洋募饷告段,队员却无意返国,有人问他:回国之事,有何打算?“希泉此番来洋,眼界大开,知我万千侨胞爱国之热忱,回国后当投身革命,忠心不贰,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执守‘自觉’。”此起,弃纸醉金迷之南洋,撼然一人回国复命,一生追求共产主义。建国后自1961年起任全国侨联代主席、主席22年。嗣子庄炎林自小受父母亲庄希泉、余佩皋影响和引导,16岁参加革命,驰骋疆场。解放后致力于青年、党政、坦赞援建、旅游、侨务等方面的建设事业。退居二线后又奉命复出,出任全国侨联主席,秉承父志,为国家侨务及民富国强事业再续新篇。父子二人自始恪守:自觉服务于人民。 爱国,在于行;责,在于心;信,在于诚;觉,存于品。 自觉、责任、讲信,实乃民族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