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农村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如果真正能起到社会“安全网”、“稳定器”的作用,必须要能够覆盖农村社会。 我国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分离的格局在未来一段很长时间里继续存在,农民作为一个整体仍处于社会弱势地位,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来保证他们基本生存和福利的持续,以便体现农民群体的国民资格,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和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不仅仅是经济,还有社会条件的作用。由于现有条件的制约,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行以社会养老保险为突破口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不适宜的。社会条件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往往需要依赖一定的实体发挥功能。这种社会机制的效能是可以通过选择和整合实现的。与二元社会结构相适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农村社会应该优先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现有的农村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体制,政策上鼓励发达的农村社区建立社区社会保险,并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政策法规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是由于农村各种社会问题的存在,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特定的社会条件和有效的社会机制则是保证制度确立和实施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旨趣就是对社会系统及其各要素运行条件和机制的研究。社会条件和社会机制是本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分析工具,由此入手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书总体上是以宏观研究和定性分析为主,微观的个案研究和定量分析为辅。借助文献法大量查阅统计资料和其他文献资料,并以实地调查和访问问卷调查资料作为重要补充;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比较方法,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发展与改革前的状况进行比较,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探讨其形成、发展与演变的逻辑过程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社会条件和社会机制。 本书由六个部分构成。在第一部分,集中指出该项研究的选题是源于实践和理论的需要,具体解释研究的社会学视角、理论准备、基本假设、主要研究方法和所用资料,并对研究涉及的社会条件和社会机制、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等几组重要概念做出界定。 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考察国外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制度安排,总结出国外农村社会保障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做法,并对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国家的社会条件和社会机制进行比较,从中获取对我们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第三部分则是试图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历史考察,在基本把握其演变脉络的基础上,客观评估原有制度变革的绩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例,运用过程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适应性,着重指出社会互动不畅、政策主体不明、社会情境制约等因素严重影响着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 本书的核心在第四和第五部分。首先,在充分肯定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要性的前提下,客观全面地分析促成和限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社会条件,认为促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伞至少有二元社会结构尚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支持缺损、统一的国内国际大市场、公共政治职能、市场经济、计划生育政策、家庭保障意识淡化等社会需要性条件和理论影响、共有的价值理念、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所增强的经济承受力、土地保障功能的维持、已有的成果基础等既成条件。 但遗憾的是,与此同时,还存在着诸如农民负担过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导向、对“福利病”的危惧、城市偏向、“赢家通吃”、制度化歧视、社会非斥等限制性条件。其次,本书探索性地提出在具备以上促成性条件的情况下,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必须有赖于现有机制的选择和新机制的创设,这包括社会分担机制、社会运行机制、社会支撑机制和社会监控机制。其中尤其是对社会分担机制中的政府机制、家庭机制和社区机制的定位、选择和创设。 在最后的结语中,明确指出关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和机制的研究,就其最终目的不过是希望能够从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探讨在我国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问题。在农业终将工业化、农村终将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下,农村社会保障也一定将与城市社会保障统一起来。 本书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它为什么不能满足中国农村居民的需要?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当前中国已具备了哪些促成性条件?又存在哪些限制性条件?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条件通过什么机制发生作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哪些机制创新?我们如何取舍和整合各种社会机制?本书的特点主要是:首先,集中论证在我国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和机制,不同于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要性的探讨和农村社会保险的技术操作层面上。其次,从社会学视角来系统探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为改变政策研究的弱理论强操作的现状做了有益的尝试。第三,提供了一条思路,在我们探讨和研究乃至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适应性和机制的选择。第四,突出利益原则,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并不回避必要的价值和社会伦理的判断,这取决于我们这样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第五,方法上,注重论证思路的合理性、可行性,以描述、解释为主,设计为辅。第六,对条件和机制的研究只是一般的列举,还不够深入,尤其在调查时间和调查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没有将它们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足够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