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历史知识读物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定 价:¥28.00

作 者: 雷颐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民族文化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3365289 出版时间: 2007-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352 字数:  

内容简介

  历史不曾走远,总有些人让你惦记,总有些事值得回味,总有些伤痛不该遗忘……近代中国的历史大势证明,华洋杂处的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洋人在中国政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谁能掌控上海,谁就财大气粗;谁能与洋人打交道,谁就举足轻重。正是在防卫上海的过程中,李鸿章开始了具体与洋人打交道的漫长生涯,也因此他后来才能在政坛上超过湘系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权臣。——《成大事不能昧于历史大势》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公理”与“实力”是两大重要因素。不过有“理”者未必有“力”,有“力”者未必有“理”,因此“理”与“力”的关系确实复杂难明。在“炮舰外交”横行的19世纪,“力”无疑远较“理”强。在这种背景下,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往往有“理”而无“力”,在错综复杂、结果难料的外交纷争中究竟是“不自量力”地“据理力争”,还是甘认“无能为力”而“委曲求全”,确难取舍。——《在“理”与“力”之间》在“天下”“兴”的时候,皇帝们总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从不认为“匹夫有责”、“与有荣焉”,自然也就不许匹夫有参政议政、“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利;但每当“天下”将“亡”的时候,皇帝们总是疾呼“匹夫有责”,仿佛事之所以致此人人都要承担一份罪责,匹夫自然就有承担“救亡”重担的责任与义务。——《关于卡夫卡的“另类阅读”》本书分为四个版块,“历史总会被记起”和“斯人已逝”两辑说的都是旧人旧事,立脚点却在今天,希望能打捞一些历史的残骸,引起注意。1870年代清政府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全局问题由于全局讨论得以妥善解决;1940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补选,学术与政治相互博弈而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作为晚清第一代驻外使臣,郭嵩焘因“崇洋媚外”不被世人理解,晚景凄凉;胡适晚年以诤友自居对国民党提出一系列批评和建议,然不被理睬,独自彷徨,等等。“历史的余波”和“不该遗忘的伤痛”两辑收录了部分文化评论和文学评论。林则徐破坏“夷夏之防”与李鸿章隐瞒疫情的当代启示,“拿伯的葡萄园”中保护私产的法治意识,美国政府镇压“退伍补偿金大军”的历史伤疤,茨威格对于战争的反思与人性的绝望,托斯卡尼尼面对法西斯暴政表现出的良知与洞见,卡夫卡的小说对于东方民族遭遇的惊人预见,等等。内容看似庞杂,贯穿其中的是对历史与人性的反思。作者平素广泛参与文化讨论,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作者简介

  雷颐,1956年出生,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当农民数年,然后当兵,又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1985 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取静集》、《经典与人文》、《被延误的现代化》、《萨特》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

图书目录

历史总会被记起
曾、赵之辩:清王朝到底还能撑多久
成大事不能昧于历史大势
李鸿章与阿思本舰队——清政府初次试办海军的失败
在“理”与“力”之间——清季的中国外交
事关全局,全局讨论——晚清海防、塞防之争
铁路与政争——李鸿章修铁路
清末企业的官办与商办
“臣不得不死”——封建专制下的君臣关系
1905:三种力量角力中国
学术与政治——1940年中研院院长补选记
白修德与40年代“中原大饥荒”
从“起朱楼”到“楼塌了”——国民党的大陆岁月
斯人已逝
“一蓑烟雨任平生”——郭嵩焘的崎岖人生
中国的“百科全书式”巨人——梁启超的现代意义
胡适晚年政治思想述要——从新近公开的一封胡适致蒋介石信函谈起
(附:偶贩书记)
校长当如竺可桢
“我们都是民众!”——关于顾颉刚
“寓论断于序事”的陶菊隐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储安平与《英人·法人·中国人》
风华绝代,终成历史——漫话宋美龄
历史的余波
林则徐与“文化安全”
从李鸿章隐瞒疫情说起
帽子、辫子与传统的形成
莫让心灵在黑暗中行走
文人还会被尊敬么
臣民·公民·知识分子
测谎器的哲学原理
拿伯的葡萄园
“社会”的意义——任鸿隽与中国科学社的启示
新词与方言
“五四”雕塑与“公共记忆”
忧天下,探世变——柏杨与《中国人史纲》
复杂暖昧:《走向共和》的价值取向
“历史”的荧屏书写
不该遗忘的伤痛
历史的“伤疤”
用罪恶证明“存在”
泪为谁流:海涅的一次心灵震荡
托斯卡尼尼的洞见和良知
牢记“昨日”
历史的“灵感”——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良知为何瘫痪
爱伦堡的困境
关于卡夫卡的“另类阅读”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