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现代社会学

现代社会学

现代社会学

定 价:¥22.00

作 者: 李达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标 签: 社会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7054806 出版时间: 2007-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 页数: 187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最早的一部联系中国革命实际系统论述唯物史观的专著。全书分为十八章,分别论述了社会学的性质、社会的本质、社会的构造、社会起源、家族、氏族、国家等问题,叙述详明,说理透彻。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李达的一部社会学著作。该书阐述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问题,指出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革命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李达在书中明确指出,历史唯物论是一门社会科学,即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该书曾在革命者中间广泛流传。该书对哲学和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达(1890~1966)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驱,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1952年至1966年任武汉大学校长,一级教授。号鹤呜,湖南零陵人。早年在永州中学学习时受爱国思想熏陶,1913年赴日本学习理科。1918年为反对段祺瑞政府卖国行为带头罢课归国,与许德珩等发起学生抗议示威活动。失败后再赴日本,全力钻研马克思主义,翻译出版《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马克思经济学说》等书,向国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920年春回国,与陈独秀等发起筹建中国共产党,主编《共产党》月刊。在《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发表《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社会革命的商榷》、《无政府主义的解剖》、《评第四国际》等大量论文,投入关于社会主义问题和无政府主义问题的论战,指出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采取“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然后“用大速度增加全部生产力”。1921年任巾国共产党发起组代理书记,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宣传主任。同年主持人民出版社,任平民女学校长。l922年应毛泽东之邀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系统讲授唯物史观,主编《新时代》。1923年为保持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的独立性问题与陈独秀发生严重分歧,离开党组织。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学之性质
第一节 社会学之由来
第二节 社会学之趋势
第三节 心理学派社会学之批评
第四节 社会学之使命
第五节 社会学与诸科学之关系
第六节 社会学之问题

第二章 社会之本质
第一节 三大历史的社会本质说之检讨
第二节 历史的唯物论之社会说

第三章 社会之构造
第一节 社会构成之基础
第二节 社会之上层建筑

第四章 社会之起源
第一节 人类之社会性
第二节 器具之制造
第三节 器具之发明与生活之改变
第四节 言语与思想之功用

第五章 社会之发达
第一节 劳动之社会化
第二节 劳动手段之发展
第三节 人群之战争
第四节 交换范围之扩大
第五节 文物制度之发达

第六章 家族
第一节 家族之起源
第二节 血族群婚家族
第三节 半血族群婚家族
第四节 对偶婚姻家族
第五节 一夫一妻制家族
第六节 妇女解放与家庭之将来

第七章 氏族
第一节 氏族之界说
第二节 氏族之组织
第三节 氏族之崩坏

第八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之区别
第二节 国家之本质
第三节 国家之成立
第四节 国家之发展
第五节 国家之消灭

第九章 社会意识

第一节 社会意识之意义
第二节 社会意识之作用
第三节 社会意识之变迁
第四节 社会意识之完成

第十章 社会之变革
第一节 社会变革之概念
第二节 社会变革之观察
第三节 资本社会之崩坏
第四节 社会之变革与阶级
第五节 文物制度之革新
第六节 社会变革之要件

第十一章 社会之进化
第一节 进化之原理
第二节 经济之进化
第三节 政治之进化
第四节 法律之进化
第五节 道德之进化
第六节 宗教之进化
第七节 哲学之进化
第八节 艺术之进化

第十二章 社会阶级
第一节 阶级之概念
第二节 法律上之身分与阶级
第三节 政治的组织与阶级
第四节 现代之阶级分析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之由来
第二节 社会问题之性质
第三节 社会问题之种类
第四节 中国社会问题之特性

第十四章 社会思想
第一节 自由主义
第二节 保守主义
第三节 空想的社会主义
第四节 马克思社会主义
第五节 马克思社会主义之分化
第六节 无政府主义
第七节 I.W.W.
第八节 社会改良主义

第十五章 社会运动
第一节 社会运动之概念
第二节 社会运动之派别
第三节 社会运动之机关
第四节 社会运动之种类

第五节 国际的社会运动

第十六章 帝国主义
第一节 帝国主义之界说
第二节 帝国主义之特征
第三节 帝国主义与中国
第四节 帝国主义之消灭

第十七章 世界革命
第一节 世界革命之意义
第二节 世界革命之对象
第三节 世界革命之方法
第四节 世界革命与国民革命
第五节 国民革命之归趋

第十八章 社会之将来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