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作者简介
导言 缪朴
第一部分 亚太地区独特的公共空间
第1章 作为公共空间的东京滨水地区——阵内秀信(Hidenobu Jinnai)
第2章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香港街头市场——木下光(Hikaru Kinoshita)
第3章 广场的作用:来自菲律宾的经验——诺玛·I·阿拉尔孔(Norma I.Alarcon)
第4章 由事件决定的日本公共空间——日高单也(Tanya Hidaka),田中遵(Mamom Tanaka)
第5章 睦邻(Rukun)和互助合作(Gotong Royong):印度尼西亚棚户区的公共空间管理——德维塔·哈迪·拉赫米,班邦·哈里·维比索诺,巴克提·塞蒂亚万(Dwita Hadi Rahmi,Bambang Hari Wibisono,Bakti Setiawan)
第二部分 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第6章 马来西亚的城市景观中消失的街道——艾哈迈德·贝希里·苏莱曼(Ahmad Bashri Sulaiman),苏汉娜·沙姆斯丁(Suhana Shamsuddin)
第7章 濒危的街道生活:河内的临街建筑与街头活动——安德烈·卡索利(Andre Casault)
第8章 追求更好的公共空间形式:对香港的批判性回顾——薛求理(Charlie Q.L.Xue),凯文·K·K·曼纽尔(Kevin K.K.Manuel)
第9章 公共领域和私人利益——香港的社交空间——亚历山大·R·卡斯伯特(Alexander R.Cuthbert),基思·G·麦金内尔·(Keith G.Mckinnell)
第三部分 新的设计/规划策略
第10章 太平洋世纪的建筑——克里斯·亚伯(Chris Abel)
第11章 菲律宾的多维规划和公共空间——格雷斯·C·雷玛斯(Grace C.Ramos)
第12章 亚洲城市的场所创造和新的流动性:曼谷规划——盖里·汉克(Gary Hack)
第13章 高密度城市设计:中国视角——缪朴(Pu Miao)
第14章 对本地模型的质疑:泰国湄丰颂的公共空间——巴里·贝尔(Barry Bell)
第15章 小巷——社区的精神轴线:东京的曳舟项目——获原俊(Schun Hagiwara)
第16章 21世纪公共空间展望:吉隆坡的千兆世界及KL线性城市——大卫·朱(David Chew)
第17章 新一代新加坡公共空间:新市中心——杰弗里·K·H·陈(Jeffrey K.H.Chan)
参考文献
英汉词汇对照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