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国家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此。面向大众的普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开始显现出其重要性,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开始产生并得到稳步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加之教育工作日趋复杂,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劳动不再是单纯的传播知识的简单劳动,而是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素养,从而更有效地从事教育工作,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性质日益突出。高等教育在教师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现代社会教师的素养。教育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教育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取决于每个教师的人格与人品、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科背景。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能。”要有高质量的教育首先就要有好的教师,好的教师是高质量的教师教育的产物。1996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着重关注教师的素质与作用问题。美国的重要教育文件《明日的教师》明确指出,“培养教师是国家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任务”,“没有教师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就不会有多大的提高”,“没有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没有教师质量的提高,也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①可见,教师教育是整个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而教师的质量则是关键中的关键。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这又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新的需求。我国目前的教师质量与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要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必须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2000年,教育部颁发《(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保证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手段,因为它作为国家法定的职业准入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它所确定的教师人职条件和相关法规决定了教师培养的质量标准和教师队伍的构建模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建没和国民受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更离不开教育专业素质。我国的教师教育尚未完善,教师专业化的目标远未实现。一个国家教师教育的成败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有良好的教师教育政策环境和制度背景。近几十年来,在教师教育政策、制度以及具体实践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教育政策、制度及实践等已取得了很多成就,借鉴他国的经验是加快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