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是伯南克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之后的又一重要学术著作,该书通过对大萧条这一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深入研究,把总体分析和结构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阐述了解释大萧条成因和机制的思路。伯南克先生的《大萧条》共9章,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第二部分着重研究货币及金融市场,主要从总需求的角度对“大萧条”的成因进行了研究,伯南克认为,总需求的下降是“大萧条”的重要原因,造成总需求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则是世界范围的通货紧缩。伯南克将通货紧缩的原因归结为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先天不足。第三部分着重研究劳动力市场,主要从总供给的角度对“大萧条”进行了研究,伯南克认为,20世纪30年代名义工资对总需求下降的调整不够完全,且这种调整不能解决持续性的失业问题,从而导致了国民经济大大偏离了充分就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