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对于年轻人说话的训练虽不能说是完全不重视,但若以今天的社会需求来衡量的话,至少是不够的。尤有甚者,一些对能言善道的人不必要也不公平的偏见,比如,认定他们必然是“巧言令色鲜矣仁”,或是“口蜜腹剑”的小人等种种指陈,更是对说话训练负面的阻碍。事实上,历史告诉我们:有像韩非子这般敏于事而讷于言的哲人;但是也有像孟子那样既有德性又同时以滔滔辩才著称的思想家。口才实际上并不必然与道德呈对立或反比的关系。重要的是:说话要得体合宜,要说得巧,要说得恰到好处,说得不好的人总难免要祸从口出。也就是说,我们毋须对说话这件事以过分戒慎恐惧的态度视之,但是谨慎说话却是必要的。而要求自己能出口成章、口若悬河也并不是件太过分的事,毕竟在今天这个民主开放又多元化的社会里,演说或说话已不再是政治家、律师、教师的专利,平时的业务谈判、会议报告和社会应对,甚至亲友相处,哪一个场合能免开尊口呢?而若是要想在人生舞台上大展身手,更是需要都必须具备流利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