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等伟大哲学家所以能取得如斯地位,是因为他们更喜欢彻底的变革,而非渐进之演变。他们毋宁提出全新的理念和体系,也不沿用前人的素材。于是乎,在两千五百多年的哲学史上,思想家们相继在各自的主题画布上你一笔我一彩,线条之多,图像已然模糊难辨。直到最近,才开始有了某种复归。叠层得以清理,更多幼稚无知的处理得以摒弃。原有的印记显露出来,古代思想家的理念再度大放异彩,当代人则用笔墨修复了那些最为浓重的线条。得益于论据分析的新技术、对其进行检验的新方法,以及自然科学新近提供的原始资料,这一切才成为可能。当前正是回顾审视西方哲学的最佳时机。本书旨在对哲学艺术的现状进行分析,综览近年来论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取得的成果,并探询对最先由古代世界所触及之问题的最新解答。为完成上述任务,我决意向世界各地几次关键性争论的主角求教。最终,我有幸采访到了三十多位全球地位烜卓的思想家。经过起初的几次会面,我留意到我们的谈话大抵趋于一致。他们首先扼腕兴叹自己有生之年人类在哲学认识上取得的进展微乎其微。接下来又开始用长篇大论阐释与此相反的论点……——尼古拉斯·费恩过去的哲学家们早已闻名遐迩。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维特根斯坦,他们对生命的最根本问题的回答,已有数不胜数的书卷探赜与论争过。然而,当今的哲学家们是如何解答“人是什么”这个最古老的问题的呢?尼古拉斯·费恩将旅行见闻与哲理探讨融为一体,踏遍全球,就“我是谁?”、“我知道什么?”和“我应当做什么?”这三个主题寻访了三十多位享誉世界的思想家,其中包括约翰·塞尔、马莎·努斯鲍姆、伯纳德·威廉姆斯、丹尼尔·丹尼特、理查德·罗蒂、彼得·辛格、希拉里·普特南和诺姆·乔姆斯基,从而奉献给我们这样一部睿智卓煊、饶有趣味的引导我们理解哲学艺术之现状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