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走出弥达斯逻辑
上篇:关于鲁迅的“向左转”
第一章 一个简单的学术史考察
左右分野中的单向度理解——了不起的阐释者——伟人的含混之处——1936—1941:两种焦虑——“原则性”和“丰富性”的缠绕和让“萤火”消失于“太阳”之万丈光芒——“取木乃伊的人自己也成了木乃伊”——左乎?右乎?鲁迅“向左转”留下的难题
第二章 鲁迅“向左转”的深层分析
两个互为关键的问题,需要找到一个破解——结构性自我与“变”和“不变”的辩证法——“鲁迅不是思想家”,但“他这个人的存在本身便是一个思想”——那种近似一种“原罪”的内部的东西,成为连接自由和平等的中介——奴隶ˉ人意识与“前左翼”时期——在“非政治”的政治中,赋予左翼文化新的品格和生长性
下篇:鲁迅的左翼文化实践
第三章 主义、主义的奴才与“煮自己的肉”
——鲁迅与创造社的“革命文学”论争“幻灭”、“难耐”和“糊糊涂涂”——被打趣的“主义”及“战线”的有与无——真理的传播者与“十万两无烟火药”——“醉眼”朦胧中的历史分析和精神分析——“文学即实践”的双重错位——他们“一脚点住一面”作“两栖动物”,他“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
第四章 同行的莱谟斯与罗谟鲁斯
——鲁迅与左翼作家联盟
“确信”和“多疑”的悖论与对异邦的想象——从左边上来的,也可能会从右边下去——“多余的”地带:遮蔽和敞开——以论争始,以论争终及两次“充军”的预感——政治与文化?“莱谟斯”与“罗谟鲁斯”?两种交织着的逻辑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卑微者的不朽方式
附录二 “竹内鲁迅”的中国位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