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揭示壮侗民族传统建筑的风貌、成就与风格特征,揭示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面貌,为南宁市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体现出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由南宁市人民政府资助,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和广西壮学学会组织20多位民族学、建筑学、考古学、民俗学、历史学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壮侗民族建筑文化》考察与研究课题组,历经近3个月的实地调查,穿越广西和云南20多个市县,对壮、侗、毛南、汉等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干栏建筑、鼓楼、风雨桥、庙宇、宝塔、书院及其他附属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测绘和拍摄,而后进行了近4年的深入研究,由覃彩銮、黄恩厚、韦熙强、李桐著的共25万字、400多幅各类建筑图片的大型彩版《壮侗民族建筑文化》一书终于2007年作为《壮学丛书》系列,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采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建筑学、环境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多维的视野,对壮侗民族以干栏民居建筑为代表、以鼓楼、风雨桥为特色的传统建筑及其文化面貌进行了整体性、多层面和多维度的研究,揭示其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方式、文化心理和社会人文环境;利用相关的考古资料、民族学资料和文献资料,从历史的纵向上揭示壮侗民族以离地而居的干栏式建筑、鼓楼和风雨桥为代表的传统建筑及其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成因;从横向上阐明壮侗民族聚落的形成、分布规律、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的丰富多样性与鲜明的风格特征;深入揭示了壮侗民族村落分布及建筑结构中所寓含的合理性及科学因素;全面论述了壮侗语诸民族与瑶、苗、汉等民族建筑文化的相互交流与互动;从立体层面上系统揭示了壮侗民族传统建筑的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文化的丰富独特的内涵与特征;阐明了壮侗民族建筑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建筑文化的重要地位,系统揭示了壮侗民族所创造的独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建筑文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璀璨多姿的建筑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论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重视和加强对民族传统建筑优秀文化的继承、弘扬、保护以及在当代城镇化建设吸收和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壮侗民族建筑文化》共收录实地调查测绘的各种代表性的建筑结构图和各种类型建筑体、构件或建筑装饰的珍贵照片,是一部图文并茂、资料丰富翔实、论述全面深入,具有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个案剖析、资料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大型民族建筑文化的研究著作,是迄今出版的内容最为丰富、资料最为丰富、研究最为全面深入的壮侗民族建筑及其文化的一部专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学术和应用价值,既可为民族学、建筑学界进一步开展对民族建筑及其文化的研究的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参考,更可为城镇规划与建设部门以及广大建筑设计师在规划与设计实践中吸收地方民族建筑文化元素、走地方民族特色发展之路提供丰富翔实的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