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通信交换技术的历史和现状 1.1.1 交换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1.2 交换技术存在的必要性 1.2 程控交换机的结构和控制 1.2.1 交换机的基本组成 1.2.2 交换机的控制方式 1.2.3 处理机的冗余方式 1.2.4 本局呼叫处理的基本过程 1.3 几种主要的交换方式 1.3.1 电路交换 1.3.2 分组交换 1.3.3 ATM交换 1.4 信号与系统 1.4.1 数字信号系统 1.4.2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4.3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第2章 信令系统 2.1 信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1.1 信令和信令系统 2.1.2 信令的分类 2.2 中国一号信令系统 2.2.1 线路信令 2.2.2 记发器信令 2.2.3 随路信令的局限性 2.3 No.7信令系统 2.3.1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的信令系统 2.3.2 No.7信令网 2.3.3 信令网的信令点编码 2.3.4 信令路由的分类 2.3.5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2.3.6 信令单元分类 2.3.7 信令单元格式 2.3.8 No.7信令的基本流程第3章 电话通信网 3.1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形式 3.2 主要电信业务网介绍 3.2.1 传统电话网——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 3.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3.2.3 同步网 3.3 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及网络组织 3.3.1 电话网的等级结构 3.3.2 长途交换中心的等级划分及职能 3.4 电话网的编号方式 3.4.1 拨号方式 3.4.2 第一位号码的分配使用 3.4.3 首位为“1”的号码安排 3.4.4 长途编号 3.5 话务量及呼叫处理能力 3.5.1 话务量 3.5.2 呼叫处理能力第4章 ISDN技术 4.1 ISDN技术简介 4.2 ISDN的业务能力及分类 4.2.1 承载业务 4.2.2 用户终端业务 4.2.3 补充业务 4.3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 4.3.1 通路类型和接口结构 4.3.2 协议 4.3.3 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分层功能 4.3.4 补充业务的通用协议 4.4 ISDN设备 4.4.1 ISDN交换机 4.4.2 ISDN用户交换机 4.4.3 一类网络终端 4.4.4 接入单元 4.4.5 ISDN的终端设备 4.5 ISDN网络体系 4.5.1 ISDN的网络构成 4.5.2 ISDN的局间信令 4.5.3 ISDN的网间互通 4.6 ISDN业务及应用 4.6.1 ISDN的业务特性 4.6.2 ISDN业务种类 4.6.3 ISDN的应用第5章 分组交换技术 5.1 分组交换与其他交换方式的比较 5.1.1 交换技术的发展 5.1.2 虚电路方式 5.2 分组交换的特点及网络结构 5.3 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协议 5.3.1 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5.3.2 OSI参考模型 5.4 X.25建议 5.4.1 X系列建议概述 5.4.2 X.25的层次 5.4.3 X.25分组层 5.5 分组交换应用第6章 智能网技术 6.1 智能网概述 6.2 智能网模型 6.2.1 业务平面 6.2.2 全局功能平面 6.2.3 分布功能平面 6.2.4 物理平面 6.3 智能网IN CS-1业务定义 6.3.1 缩位拨号(ABD) 6.3.2 自动电话记账卡业务(ACCS) 6.3.3 自动可选计费(AAB) 6.3.4 呼叫分配(CD) 6.3.5 呼叫转移(CF) 6.3.6 呼叫重选路由分配(CRD) 6.3.7 遇忙回叫(CCBS) 6.3.8 会议电话(CON) 6.3.9 信用卡呼叫(CCC) 6.3.10 目的地呼叫路由寻找(DCR) 6.3.11 呼叫跟踪(FMD) 6.3.12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FPH) 6.3.13 恶意呼叫追查(MCI) 6.3.14 大众呼叫(MAS) 6.3.15 呼出限制(OCS) 6.3.16 附加计费(PRM) 6.3.17 保密筛选(SEC) 6.3.18 遇忙/无应答时可选呼叫转移(SCF) 6.3.19 分离计费(SPL) 6.3.20 电子投票(VOT) 6.3.21 呼入筛选(TCS) 6.3.22 全球接入号(UAN) 6.3.23 通用个人通信(UPT) 6.3.24 用户定义的路由寻找(UDR) 6.3.25 虚拟专用网(VPN) 6.4 业务无关构筑块(SIB)的定义 6.4.1 运算SIB 6.4.2 计费SIB 6.4.3 比较SIB 6.4.4 分配SIB 6.4.5 限制SIB 6.4.6 呼叫信息记录SIB 6.4.7 队列SIB 6.4.8 筛选SIB 6.4.9 业务数据管理SIB 6.4.10 状态通知SIB 6.4.11 翻译SIB 6.4.12 用户交互SIB 6.4.13 验证SIB 6.5 基本呼叫处理(BCP) 6.6 智能网的基本呼叫模型 6.7 智能网的通信协议 6.7.1 INAP的体系结构 6.7.2 INAP操作 6.8 智能网实现的方式 6.9 智能网的应用 6.10 智能网的发展趋势 6.10.1 智能网与因特网的结合 6.10.2 智能网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结合 6.10.3 综合智能网是未来智能网发展趋势第7章 软交换技术 7.1 PSTN和NGN 7.2 NGN网络架构 7.3 NGN网络特点 7.4 NGN的目标 7.5 软交换技术 7.5.1 软交换的概念 7.5.2 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7.5.3 软交换的参考模型 7.5.4 软交换的业务及其实现方式 7.5.5 软交换的对外接口 7.6 相关国际组织的情况第8章 IP语音交换技术 8.1 IP语音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实现形式 8.2 IP语音系统结构 8.3 IP语音的关键技术 8.3.1 信令技术 8.3.2 编码技术 8.3.3 网络传输技术 8.3.4 Qos保障技术 8.4 IP语音通信的优点和问题第9章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9.1 CTI应用程序接口简介 9.1.1 CTI接口的主要类型 9.1.2 CTI标准演进 9.1.3 CTI核心技术 9.1.4 CTI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9.2 TAPI接口技术 9.2.1 TAPI的演变及特性 9.2.2 TAPI接口的架构 9.3 TSAPI接口 9.4 JTAPI接口 9.4.1 JTAPI的结构 9.4.2 利用JTAPI搭建CTI程序第10章 通信系统实例 10.1 Alcatel OmniPCX Office简介 10.2 OXO的体系结构 10.3 OXO的局域网(LAN)解决方案 10.4 OXO的因特网解决方案 10.5 VoIP技术的引入 10.6 带有PIMphony的PC电话附录英汉术语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