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乡土·农村·家园·荒野

乡土·农村·家园·荒野

乡土·农村·家园·荒野

定 价:¥25.00

作 者: 叶君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库
标 签: 文学评论与研究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0462125 出版时间: 2007-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31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从对“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这两个文学史范畴的辨析入手,在探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的基础上引出问题:在乡土文学研究中存在概念使用上的含混——要么以乡土覆盖农村,要么以农村包容乡土。很显然,这种含混所造成的指认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乡土文学研究的深入。本书认为“乡村”是涵盖二者比较理想而富于弹性的概念,它的导出构成本书论述的初级逻辑平台。基于此,本书进而认为除了乡土、农村外,对于乡村的表现还存在家园和荒野两种方式,它们直接指涉人的精神层面。因而,呈现于小说文本中的乡土、农村、家园、荒野,显然并不能看作同一种既定的客观事实,而作为基于乡村的四种不同文学景观,它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经过文学言说而被赋予了创作主体特定意义内涵和价值判断的想象性构成物,换言之,它们也可视为对中国乡村四种不尽相同的言说方式和想象方式。

作者简介

  叶君 男,1971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1993年毕业于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在武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出站,现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后备带头人。自1998年以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见于《文艺研究》、《新华文摘》、《河北学刊》、《武汉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文艺报》、《作品与争鸣》等权威、核心期刊,现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作为文学史范畴的“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
 一 问题缘起:“序”与“导言”
  二 问题辨析:倡导与强调
  三 从乡土到农村:中国现当代文学题材的重要转换
 第二节 乡村、想象以及想象中国乡村的方法
  一 乡村概念的导入和关于想象的阐释
  二 想象中国乡村的方法
第二章 乡土:诗意观照下的自然村社
 第一节 乡土的特性与乡愁的理念
  一 乡土的特性
  二 乡愁的理念
 第二节 乡土乌托邦的建构与消解——解读文本中的湘西和商州
  一 乌托邦及其文学建构
  二 乡土乌托邦的空间预设:《边城》与《商州初录》、《商州又录》
  三 乡土乌托邦的时间陷阱:《长河》与《商州再录》
 第三节 感伤的行旅——论侨寓者返乡
  一 侨寓者身份的确立和作为叙事母题的返乡
  二 沉痛的乡村发现:返乡与失语
  三 叙事母题的戏谑和消解:返乡与再离去
第三章 农村:处于变动重组中的乡村世界
 第一节 他者的进入:乡土向农村的蜕变
  一 阶级关系之于血缘人伦
  二 社会经济形态之于乡土性的苦闷、焦虑与失落
 第二节 挤兑、遮蔽与敞开——论浩然的农村题材小说
  一 关于《艳阳天》及其乡村二重生活场景
  二 话语、伦理与场景的切换
  三 表现为延宕的挤兑
  四 遮蔽及其生成根源
  五 敞开及其文本呈现
 第三节 权力话语的植入及其他——论外来者下乡
  一 合法性论证与路线贯彻
  二 英雄的成长:返乡之中的下乡
  三 别种叙述声音的出现:下乡之中的返乡
第四章 家园:诗意言说中的灵魂栖居之所
 第一节 生活在别处:乡村家园想象的生成
  一 爱恨交织与情理悖谬
  二 父母缺席的童年记忆
  三 基于拒绝的融入和皈依
 第二节 家园之思——论贾平凹90年代以后的乡村叙事
  一 无望的抗争
  二 微茫的建构
  三 怀念和谐
 第三节 诗意地栖居——论客居者“回家”
  一 回到大地
  二 回到童年
  三 回到心灵
第五章 荒野:诗意剥离后的乡村图景
 第一节 乡村荒野想象的生成与图景呈现
  一 经历与体验:置于前景的乡村荒野
  二 食与性:生存止于“活着”的“黑风景”
  三 琐屑与庸扰:几乎无事的悲剧
 第二节 意义的流失——论刘震云笔下的故乡与历史
  一 《故乡天下黄花》:写实与意义的质疑
  二 《故乡相处流传》:戏仿与意义的消解
  三 《故乡面和花朵》:异延与意义的淹没
 第三节 死亡:乡村荒野想象中的生命终极之返
  一 “回家”与自戕:“家”的寓言与死亡寓言
  二 死于回家:救赎之不可能
  三 死于自戕:作为致死之疾的绝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