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游离态”,作者在后记中作了这样的诠释:“我想,为数众多的青少年正处于这种思想状态之中,时而满怀希望与憧憬,时而又茫然不知所措,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将最初建立的精神堡垒摧毁得一塌糊涂。”我相信,作者不是危言耸听,这个“游离态”确手是存在的,存在的,却不一定是合理的。对一种不合理的状态抑或态势,作者看在眼里,想在心头,“家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校园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社会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命运更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在这个物质高度发展的时期,新生的思潮无形中左右着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我们问自己,也问别人,谁也无法回答,或者无法给我们一个准确的满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