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的观点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一个时代的终结。巴赫将几世纪来在德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复调(好几个声部)这一传统作曲方式发展到高潮顶点,并至此告终。如同人们对启蒙运动以前的音乐概念的变化一样,当时认为音乐不过是用以颂扬上帝的一种工具。但巴赫在今天被公认为是德国献给欧洲音乐的第一位巨人,他的影响至少延续到20世纪初。1685年3月21日他诞生在艾森纳赫的图林根,他出身于德国一个有着三百年漫长历史的音乐世家。这世家从他的一位高祖父开始到他的一位到他的一位孙子结束。他最初的音乐教育是从他的父亲和一位兄长那里得到的,之后他成了吕内堡圣米歇尔教堂合唱团的一员。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其作为一名有造诣的键盘乐手的声誉便开始在德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和省份传播开来(生前,他的声誉主要由于他的演奏才能而不是因为作曲)。1723年,他被任命为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附属学校的音乐总监和该城两座主要教堂——圣托马斯教堂和圣尼古拉斯教堂的音乐指导。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尽管经常跟市政会议的意见相左,但他还是指挥他的合唱团以及偶尔作为乐队的指挥,为每周的礼拜仪式和各种节日作曲,指挥演奏自己的音乐。在莱比锡,他跟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勒娜养育了13个子女;他的第一任妻子玛丽亚•芭芭拉1720年故世,给他生下了7个孩子。在他满60岁前,他的音乐风格就已经显得过时了。在他于1750年7月28日在莱比锡逝世后,除了研究者和专家外,他的大部分作品就被人遗忘了。直到差不多一百年后,由于门德尔松1829年在柏林指挥演奏了《马太受难曲》,这一重大盛举使巴赫的声名得以恢复。巴赫是一位天才,在他的作品里,灵感和精神上的自制力神秘地融合在一起。他的音乐,至今仍然是带给人们活力、惊叹和愉悦的无尽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