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碑为欧阳询七十六岁时所书,唐贞观六年由佘雪曼刻于陕西省麟游。此碑为欧阳询奉皇旨而书,用心尤甚,用笔、结构皆不敢有丝毫逾矩,故具有很高的境界和品格。在欧书的碑中,该碑字迹较大,字形最为规整。其它各碑虽结构紧凑美观,但由于采用“内逼法”(亦称“背势”),故点画皆集于中心,而此碑的结构则较为宽松,用笔也似所谓“七擒八纵”,十分自由自在。最佳境在于转折和弯曲之处,进笔止笔无不自然天成,似方非方,似圆非圆,与《黄庭》、《乐毅》呈同样笔意。乍看此碑,给人一种同样形状、大小的木块整齐排列的感觉,但若仔细审视,则横画与横画的间隔,竖画与竖画的长短和间隔皆绝非一律。笔画多的字,将其短的笔画缩短,长的笔画拉长,横、竖、撇、钩诸笔画错综之处,于“四面停匀、八边俱备”的均衡规整之中又呈现一些微妙的变化。然而,由于该碑过于有名,拓本种类甚多,若非上佳拓本,则上述妙处皆难以体味。宋拓影印本有近十种,依笔者仔细研究,日本东京二玄社及清雅堂出版的附钱大昕、杨守敬跋文的某氏藏本,锋芒清晰可见,肥瘦适中,当为最佳拓本。早年故宫博物院精印的明驸马都尉李祺本,虽略嫌过肥,但存字最多,亦当称善本。